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影像记录 > 方志影像

【河南方志文化微视频】灵宝:黄河金三角上的明珠

来源:中共灵宝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时间:2023-06-14分享:

灵宝:黄河金三角上的明珠

  巍巍秦岭,九曲黄河,孕育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被誉为黄金之城、苹果之乡、道家之源、旅游胜地的——灵宝。

  灵宝古有桃林、弘农、虢州之名,公元741年(唐开元29年),唐玄宗因在函谷关掘得“灵符”,遂易年号为“天宝”,赐桃林县为灵宝县,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意,后为历代沿用。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揭开了灵宝发展史上新的纪元。

  道家之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耳熟能详的哲理,出自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是先贤老子的传世之作。

  2500多年前,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写下洋洋洒洒五千言,震古烁今的《道德经》由此问世,灵宝也因此成为道家之源。作为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隘之一,函谷关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也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老子在函谷关著书,因此留下了紫气东来的历史传说。《道德经》包容万物,其中蕴含的“道法自然”“知足常乐”“去奢尚俭”等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老子诞辰暨《道德经》问世纪念活动都在灵宝如期举办,四海宾客前来切磋论道,老子思想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

  红色印记

  灵宝是一方红色的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1934年,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四师,辗转驻扎灵宝革命老区,与国民党地方武装、民团开展斗争,创建了鄂豫陕边革命根据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突围中到达朱阳山区,组建了中共灵卢洛中心县委,建立了红色政权,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取得了“透山战役”和反“清剿”斗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侵犯灵宝,制造了高家寨惨案、槐树胡同大屠杀、血洗毕家寨等一连串骇人听闻的血腥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累累罪行。面对日军的暴行,从1944年5月到1945年8月,灵宝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英勇战斗,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使三万多侵略者止步关前、偃旗而退,有力护佑了西安、保卫了大西北,为争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恢宏史诗。

  高峡平湖

  灵宝地处黄河中游丘陵地区,自古以来,水旱灾害频繁,据《灵宝县志》记载:近500年间,灵宝出现大面积旱涝灾害高达37次之多。1959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灵宝县委做出“筑坝拦河引水上塬”在弘农涧河上游修建窄口水库的决定。在中央、省、洛阳地委的鼎力支持下,灵宝县委提出了“受益不受益,都来出把力”、“宁愿拉断绳,不叫车子停”的号召,全县近4万大军迅速集结到窄口水库工地,解放军官兵,清华大学钻探队、省工程队等38个外援单位也前来支援,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会战。

  窄口水库建设从1959年开始到1983年建成,前后历时15年。在那段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的岁月里,灵宝人民从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外徒步来到建设工地,他们自带工具,自带被褥,干活没有工钱,吃的是窝头咸菜,喝的是玉米面汤,干活使用的是原始落后的劳动工具,有的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他“胸怀朝阳干革命,偏向悬崖攀绝峰;万难不改英雄色,誓为人民献终生”的英雄赞歌。

  现如今,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258米长77米高的大坝在弘农大地巍然屹立,10余公里长的水面碧波荡漾,保护了下游城区沿河乡镇以及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310国道的防汛安全,保障了三门峡、灵宝两地的工业供水和生态补水。灵宝人民修建窄口水库数十年风雨历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窄口精神,始终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如今的灵宝,正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探索创新蝶变之路,加快推进城市转型,这颗黄河金三角上的明珠,必将更加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责任编辑:夏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