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青年论坛

深刻认识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来源:河南党刊作者:王黎锋时间:2023-05-22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一个有机整体,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实践论、认识论、方法论、系统观、历史观,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遵循。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包括“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从包含“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至上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新征程上,要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从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再到改革开放后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的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打赢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新征程上,要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各种政治势力和思潮轮番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但都没有能够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守正创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既不迷信他人的经验,也不局限于固有的教条,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让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新征程上,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致力于提出新问题并寻求科学的答案。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实践。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目标、道路、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才最终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正是创造性地解决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问题,才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紧紧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才成功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务实应对之策,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征程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历史主动,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以科学的方法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强调:“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撰写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从系统观念出发阐述社会主义建设应把握的重要关系。改革开放以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用系统观念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注意到解决中国问题离不开世界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世界命运紧密相连。毛泽东在1921年就提出,“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大对外援助力度,为亚非拉国家与全世界人民争取权益、寻找出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解决中国问题,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明确提出“中国的问题,也等于五分之一的世界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旗帜鲜明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新征程上,要始终把中国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推动共同发展作为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者系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处长)

来源:《党的生活》2023年第5期上


责任编辑:夏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