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河南省情 > 河南文物

青釉伎乐俑

来源:河南省博物院时间:2023-02-28分享:

6

  青釉伎乐俑,瓷器,隋代,共9件,高21-21.5厘米,底径7-7.5厘米。2008年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置度村M8隋墓出土。由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现在安阳博物馆内展出。

  安阳置度村八号墓(M8)位于安阳市龙安区置度村南,规模较大,保存基本完整,是继1959年张盛墓之后又一座保存完整的隋代墓葬。该墓虽未见墓志,但是从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组合、特征来看,时代为隋代无疑。该墓出土了大量的瓷器、瓷俑、陶俑、陶模型明器等。其中,出土瓷俑19件,包括为侍女俑和伎乐俑两类。这组青瓷伎乐俑则是这一批瓷俑中独具特色的随葬器物。

  该伎乐俑共9件,瓷质,胎体为灰白,通体施豆青色釉,其中7件乐俑出土的位置在棺床前,横向排列为内弧状,保存大体完整。伎乐俑均为女子模样,其中1件俑的手持之物已丢失(也有人认为是指挥俑),2件为舞者形象,其他的俑手持乐器分别是排箫、箜篌、箫、笙、笛、钹等。该组伎乐俑均为站立姿态,头发向上梳于头顶,发髻向左偏,高鼻小口,眼中含笑,嘴角微微上翘,神情柔和恬淡。身穿对襟窄袖襦裙,下身着紧身及足长裙,裙腰高齐至胸口,胸前系扎的长带飘飘垂于身前,脚着高头鞋履。姿容典雅,体态轻盈,身形纤秀,弹奏姿态惟妙惟肖。

  隋代时期实现了南北统一后,国力日渐强盛、经济不断发展,南北间文化及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逐渐频繁,歌舞诗乐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伎乐俑是我国古代音乐文物的一种,向我们再现了这一成就。这组伎乐俑表现出了隋朝时期在音乐舞蹈方面的成就,不仅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乐舞艺术传统,融会贯通了外来的音乐因素,实现了南北文化的大融合,使乐舞文化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为以后唐代的乐舞俑的制造提供了借鉴。这组伎乐俑也为人们研究隋朝时期的文化历史及中国音乐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资料。

责任编辑:李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