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刘阳: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源: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作者:刘 阳时间:2022-11-15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党历经百年奋斗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大批仁人志士纷纷找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道路的艰难求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从洋务派、维新派再到辛亥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国的不同阶级都在探索和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不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强调在工业化过程中要“节制资本”,防止出现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想要实现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探索现代化道路。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系统阐明了发展工业的必要条件是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中国,发展工业和经济是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49年2月,他在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会谈时指出,未来的国家“要建设崭新的、现代化的、强大的国民经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中国的手工业、农业、工业开始向现代化方向前进。”受限于各种历史条件,党在这一时期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异常艰难。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快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开始逐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1953年,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毛泽东进一步提出:“经过几个五年计划,将中国建设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1957年3月,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又提出了“国防现代化”,至此,四个现代化构想基本形成。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以“两步走”战略来完成“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这是我们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调整,集中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目标的综合性。在这一时期,从最初依据苏联的经验建立重工业开始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到开始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下一时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和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新概念。“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23日,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把“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括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内含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现代化布局,并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党的十五大提出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作出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战略决策,再次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将现代化发展的奋斗目标由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这一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导、体制保障和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入了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一体式发展的部署,党的十九大上再次重申了“新四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聚焦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理念新战略,极大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内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新命题,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至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设计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点,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党的二十大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即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把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上天赐予的,也不是其他国家施舍的,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无数艰难险阻,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过程,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正是在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党带领人民历经艰辛探索,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但每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基本国情不同,因此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不同于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现代化,而是十四亿多人口的现代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英国人口不到六百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口不到八千万。当今世界,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不到十亿人。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是少数人富裕,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资本为中心,是区别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富裕是各国现代化追求的目标,但一些发达国家搞了数百年的现代化,不仅没有实现共同富裕,贫富差距反而越拉越大。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以往一些国家的现代化,一个重大弊端就是物质主义过度膨胀,过于追求物质享受、没有健康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人性蜕变为单一的物质欲望。中国式现代化在坚持全面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普遍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三、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世界格局,有力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重新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有效破解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诸多难题,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进一步指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力量、先进的制度保障、坚实的物质基础、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够迈向光明未来的关键,强调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突出体现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一切综合形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所未有的基础保证,凝聚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合力。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制定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路线图,深刻揭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践性,向全党发出了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有力号召,向全国各族人民描绘出未来中国的光明前景。

  (二)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通过资本的逐利性和对外扩张的掠夺性,塑造了“西强东弱”和所谓的“核心国家”与“边缘国家”之间不平等的国际格局。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并实现了自身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从一百多年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典型的后发国家对于自身现代化发展的新探索,不断推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东升西降”趋势更加显著,对重塑国际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三)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和较量。意识形态的较量胜负不仅取决于思想理论本身,更取决于形成意识形态的实践力量。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国家由15个减少为5个,陆地面积由占全球面积的24%缩小为7%,共产党数量由180多个减少为130多个,一时间,社会主义“崩溃论”“终结论”甚嚣尘上。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不断成功,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万马齐喑的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原则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活力。

  (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后发国家,我们根据国情和发展实际,独立自主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后发国家赶超型现代化的成功典范,改写了世界现代化亦步亦趋的发展图式,破除了“西方化就是现代化”的思维窠臼,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式的“唯一性”,创造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全新道路,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能够借鉴的可行范本和崭新的发展选择。同时,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五)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层出不穷,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叠加。面对全球性问题,有的国家筑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高墙”,有的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在国际上大搞“小圈子”“新冷战”。事实证明,这些思维和主张不仅行不通,还会将世界带入分裂对抗的危险境地。面对“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道义制高点,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把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本质要求之一,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转型,立足全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倡导命运与共、合作共赢、交流互鉴,指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四、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发展道路,也是前进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令人鼓舞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大原则,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要求,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证和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方向引领、凸显了制度优势;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重点任务,即“五位一体”的五大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相对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优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回答“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彻底摒弃西方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诸多先天性弊端,实现了对长期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面超越,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将成为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的新文明形态。

  新征程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夯实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实力,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我们坚信,只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作者系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二研究处四级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