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党史研究

朱佳:弘扬红旗渠精神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来源: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作者:朱佳时间:2022-11-04分享: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重要判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极端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又将是一场艰难困苦的人民战争,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才能走得稳、走得远。“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的讲话,深刻阐明了全党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意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把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以更加务实的思想和行动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红旗渠精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价值遵循。红旗渠是一个不在起点、却写满初心的地方,一切为了人民是红旗渠建设的初心所在,红旗渠精神之所以动人,就因为它凝结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清水到处流”的梦想,彻底解决林县人民长期以来的缺水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林县县委为代表的林县共产党人,作出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重大决策,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胆魄和勇气,组织领导全县人民开始了一场“千军万马战太行”艰苦卓绝的奋战,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迎来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曙光。修渠十年,林县人民舍命舍家,昼夜苦战,无怨无悔。因为他们坚信,跟着共产党干,就能盼来水,就能过上好日子。十年修渠历程中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记录的不仅仅是那段艰难岁月和传奇故事,也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使命、始终把人民的期盼放在心中首要位置的真实写照和“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生动诠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党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党的初心使命在“三农”工作中的集中体现。从建设红旗渠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变换的是时空,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初心使命。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需要深度重温党的初心使命。当年修建红旗渠,就是党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蕴含了共产党人强烈的民生意识、民本情怀和民富追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们更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牢记中国共产党是干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好各项富民政策,把老百姓的所需、所盼、所求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乡村振兴为了人民、乡村振兴依靠人民、乡村振兴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红旗渠精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武器。红旗渠是人类历史上鲜见的、纯粹为人民福祉而创造的奇迹,它不仅写满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还彰显了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斗争精神。修建红旗渠正值国民经济最困难时期,没有重型机械,没有先进仪器,缺乏资金支持,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要开凿一条水渠让漳河水穿越巍巍太行山,其工程量之大、技术难度之高,是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的。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酷的施工条件都挑战着修渠者的生理极限和心理极限,面对这项不能完成的任务,10万林县儿女抱定“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决心,迸发出“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人创大业,不建成大渠不还乡”的豪迈誓言,举全县之力迎难而上,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水泥自己烧,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顶酷暑、战严寒,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解决了50多万人口的饮水问题,被誉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敢于与困难作斗争,这是红旗渠能修建成功的前提,也是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的魅力所在。今天,虽然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漫漫征途中,还将遭遇更多险关与硬仗,其困难和复杂程度不亚于当年修建红旗渠所面临的艰难险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拿出当年修建红旗渠时那种不怕苦、不怕死、不信邪的劲头,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就一定能跨越崇山峻岭、搏击惊涛骇浪,把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红旗渠精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实践路径。红旗渠不仅是一个惊艳的高山引水工程,更是一座记载新中国的创造激情和奋斗足迹的时代丰碑。红旗渠不是吹出来的,更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千千万万林县干部群众艰苦创业、苦干实干干出来的。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林县县委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提出“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口号,要求全县人民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顽强作风,与大自然进行一场“殊死搏斗”,每一寸渠道、每一个涵洞、每一个渡槽、每一座桥梁,都饱含着林县人民的心血和汗水,体现着林县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正是“干”字当头、“实”字托底、“敢”字支撑,实干苦干加巧干,林县人民不依赖国家,不向上伸手,不等不靠,流自己的汗,修自己的渠,创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奇迹,实现了为全县人民群众引水造福的既定目标,以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由此可见,红旗渠精神的落脚点是实干、是奋斗。“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打赢脱贫攻坚战靠实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靠实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要靠实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场需要不断奋斗的“大战”,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产生于十年修渠实践的红旗渠精神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着极大的引领和实践意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必须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像当年的红旗渠建设者一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赢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胜利。

  (作者系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三研究处一级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