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工作动态 > 市县动态

《方志中国》首次专稿介绍濮阳市史志办工作情况

来源: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时间:2020-09-02分享:

  近日,《方志中国》(总第84期)专稿刊发《濮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情况介绍》,全面介绍濮阳市史志办依法治志、“两全目标”、乡镇志编纂、《濮阳杂技志》出版、地情服务及队伍素质提升等工作情况。这是濮阳市史志办建办以来,首次被中国地方指导小组办公室(中指组)编印刊物刊发。

  近年来,濮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史志办的关怀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史志观,坚持“小舞台大服务”的发展理念,按照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的目标要求,秉持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史志精神,坚守“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初心,提高政治站位,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强化使命担当,努力做强志鉴主业、做大服务平台、做活史志资源,持续推动志、鉴、报、库、馆、用等史志业务全面发展,全市史志事业迈上新台阶。

  这些成绩的取得受到中指组的关注与肯定,是对濮阳史志工作的高度认可,将进一步激发全市史志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定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新篇章贡献史志力量。


  附文如下

  濮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情况介绍

  濮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成立于1984年,是市政府直属的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正处级规格,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内设综合科、市志科、年鉴科、业务指导科、地情信息科,编制19名,在职干部15名。

  近年来,濮阳市史志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部署要求,牢记为党立言、为民修志初心,紧盯“两全目标”,突出资政服务,志、鉴、报、网、学、研、用等各业并举,整体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率先完成“两全目标”,受到省史志办通报表扬,地情文化开发经验在全省推广,《濮阳年鉴》连续多年在全国年鉴质量评比活动中获奖。濮阳市史志办连续两届创建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连续四届创建为市级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2019年10月,市委书记宋殿宇对史志工作作出批示,肯定了全市史志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

  一、依法治志,“一纳入、八到位”落到实处

  2016年,市政府印发《濮阳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史志工作全部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县两级史志机构与本地政府签订责任目标,重要业务工作纳入台账管理和综合考评。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史志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全年办公经费、出书专项经费等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并足额拨付到位。市县两级史志机构全部安排在政府综合办公区办公,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为主要业务开展提供保障。

  二、打造精品,“两全目标”全面完成

  《濮阳市志》为全省唯一一部两轮合一志书,也是一部通志,下限至2000年。1991 年启动,2005年底正式出版,填补了濮阳没有市级志书的空白该志分6册、410余万字,全面记述了濮阳市经济社会全貌和自然状况。2006年,被河南省社科联、省史志办和省史志协会评为“河南省2000~2005年度优秀地方史志成果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第二轮综合志书优秀成果综合一等奖。在做好本级志书编纂的同时,加强对县区二轮志书的指导。全市五县一区,只有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和范县有续志任务。经过持续攻坚,《濮阳县志》《范县志》于2008年印刷出版,《清丰县志》于2014年印刷出版,《南乐县志》于2017年印刷出版,全市二轮续志任务全部完成。

  《濮阳年鉴》自1987年创刊以来,已连续出版32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每年年鉴编纂都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文,为编纂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年鉴编纂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筛选内容,凸显濮阳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适当优化整合类目,整体布局、形式内容更趋合理,时代特征、年度特点更加鲜明。探索出一套质量双控制双考核体制,年鉴编纂质量逐步提高。获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特等奖,连续三届获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一等奖,获全省史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在第五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活动中获综合一等奖。依托《濮阳年鉴》,2017年首次编印《濮阳市情手册》简本,进一步扩大年鉴资政服务功能。市辖县区自1998年陆续启动年鉴编纂,至2010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达到全覆盖目标。《台前年鉴(2017)》在第五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比中获二等奖,《濮阳县年鉴(2017)》《清丰年鉴(2018)》在全国第六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分获综合三等奖和多个单项奖。

  三、以点带面,乡镇志编纂扎实推进

  2014年,濮阳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启动乡镇志编纂工作。濮阳市史志办按照以点带面、分类推进的工作思路措施,督导和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组织县区史志部门和试点乡镇代表参加全省乡镇志编纂培训,召开全市乡镇志编纂工作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会,多次到县区进行乡镇志编纂培训和业务指导,为县区免费发放《乡镇志编纂手册》。至2019年上半年,全市87个乡镇(街道)已有36个乡镇(街道)启动志书编纂,14部乡镇志完成初稿,开发区《王助镇志》完成三级评审,计划于年底前出版。

  四、主动作为,全国首部杂技专业志出版

  《濮阳杂技志》由濮阳市政府责成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组织编纂,列入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文化工程。2015年7月,志书编纂正式启动。在史志文化部门、杂技校团供稿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坚持开门修志,向社会公开征集资料,并对杂技艺人走访座谈,深入挖掘杂技文化资源。编纂人员克服文献缺乏,征集、甄别资料困难,专业志书编纂经验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注重专业修志与专家修志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修志之道和编纂规律,科学谋划,攻坚克难,于2019年8月完成出版。全书设13个专章和概述、大事记、附录等内容,共计80余万字,收录照片800余幅、链接视频20余个。在濮阳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期间,受到中外嘉宾好评。该志出版,填补了全国文化事业的一项空白,扩大了濮阳杂技的对外影响。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收藏了《濮阳杂技志》。

  五、围绕大局,地情服务成果丰硕

  2006年创刊的《濮阳大事月报》站位全局,记述全市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着力反映和记载新情况、新进展、新成就。坚持“每月一期”,累计编发165期,每期印发1000份。在10余年的编纂过程中,为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多次调整改版,版面更为简洁大方,图文并茂。2017、2018年,主动谋划出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事记略,记录市主要领导决策施政和工作足迹,记录濮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脉络走向。筛选全市大事要事,每月1日及时上报《河南大事月报》,濮阳大事被省月报采用率名列省辖市前列。县区全部办有大事月报并按月出版赠阅,成为当地重要信息资政刊物。

  市志出版后,市史志办把史志工作重点由修志向用志转移,按照“一年一本,逐年积累”的思路,科学谋划、系统开发地情文化,推出一批地情成果。2012年以来,《濮阳红色记忆》《濮阳历史大事纪年》《魅力濮阳》《濮阳历史上的名人》《龙都历史文化》《濮阳家训与家风故事》《清咸丰·大名府志》《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等相继出版。《濮阳历史上的名人》出版后,社会反响较大,市领导责成再版加印3000册,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各大宾馆赠阅,并首次开发出电子图书,可通过手机收看。《龙都历史文化》《濮阳家训与家风故事》作为干部教育读本发放至全市科级以上干部,发行量逾万册。《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入选《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2017年1月,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作出决定,在全省地方史志系统推广濮阳市地情文化开发利用经验。

  各县史志机构先后完成明嘉靖《开州志》、清光绪《开州志》、清同治《清丰县志》、民国三年《清丰县志》、清康熙《范县志》、清光绪《范县乡土志》、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范县志》、清康熙《寿张县志》、清光绪《大名府志》等旧志点校或出版,为传承优秀文化、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创造了条件。出版的《濮阳历史文化》《八都三尚书》《清丰名人》《濮阳成语典故》《台前红色记忆》等地情丛书,进一步丰富了濮阳地情文化宝库。

  持续深入实施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的“六进工程”。地情图书出版后,利用新华书店发行,第一时间向市四大班子领导、县区和市直单位赠阅发行。以濮阳地情网为载体,科学编制栏目,明确专人负责,及时更新内容,濮阳地情数据库实现网络查询。开发了涵盖《濮阳市志》《濮阳年鉴》内容的数据光盘,并及时上传濮阳地情网,方便读者查阅。2017年,开通“史志濮阳”微信公众号并投入运行,宣传史志知识和濮阳历史文化,先后发送撰写或转载理论文章和《方志濮阳》《方志理论研究》《龙都历史文化》等相关文章,关注量、点击量逐步提升。各县区微信服务平台也相继开通。依托濮阳新图书馆建设濮阳方志馆,布展位置确定,目前正在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濮阳县、清丰县、华龙区建成方志室。先后多次在全国各类会议上发表理论研究成果、理论文章。2019年,创刊《濮阳史志》专业刊物。

  作为濮阳市地名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市史志办还参与濮阳市城区水系、道路、背街小巷等的命名工作,提出许多有价值的修改建议。完成《豫见—改革开放40年》18篇供稿,其中1篇被评为全省样稿,1人被聘为特邀编辑,受到省史志办领导表扬。指导《濮阳政协志》《濮阳黄河志》等6部部门志、专业志的编纂。

  六、强基固本,史志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濮阳市史志办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秉持“小舞台大服务”的发展理念,按照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的强办目标,力学笃行,锤炼队伍。一是加强学习。把政治理论、志鉴编纂、方志馆建设和地情文化开发等作为学习培训的主攻方向,每年都明确几个学习主题,围绕所定主题,提出学习要点,明确学习方法。收集整理《史志政策法规汇编》,在全市史志系统举办“学十九大精神,学史志政策法规,促史志事业发展”为主题的“两学一促”知识测试,全市近百名史志工作者参与答题,收到良好效果。开办濮阳方志讲堂,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党员干部作报告。每年订阅《咬文嚼字》《中国地方志》《文史知识》等社科书刊,互相交换借阅。每年与《上海年鉴》《大连年鉴》等全国优秀年鉴进行交换,与全省省辖市大事月报进行交换,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国性会议、到省内外先进地区观摩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二是完善制度。出台了科级及其以下工作人员综合考评办法、县区史志工作综合考评办法和其他日常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理事的治理体系,在约束人、激励人、影响人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建立台账工作推进法,使史志工作任务、责任、节点三落实,年鉴、月报、地情开发等,全部实行台账管理。三是优化队伍结构。2015年以来,公开招录2名公务员,在全市公务员队伍中遴选2名优秀公务员,轮岗科室长3名,提拔科室长1名、副科长2名、主任科员2名。一度困扰史志事业发展的人才断档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史志队伍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干部梯队结构初现端倪,为史志事业发展储备了新生力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