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欲知大道先为史 修志载道启未来

来源:0时间:2017-08-04分享:

——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总理重要批示心得体会
陈守强

  近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高度重视编史修志工作,分别在多个场合、多项活动、多次讲话、多次批示中,深刻阐释了史志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作为地方史志编修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总理的重要批示,对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力求全省地方史志工作的更大发展,践行为国存史、为民藏智具有极其长远的指导作用。
  一、总书记系列讲话和总理重要批示意义深远
  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他强调历史是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总理2014年就对地方史志工作作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崇高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求真存实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的重要批示,他说"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五年来,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执着守望、辛勤耕耘,地方志工作成绩斐然,这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2015年12月28日,总理在向全国地方志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祝贺时,再次作出"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赓续传统,创新理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谨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祝贺!方志流传绵延千载,贵在史识,重在致用。各级政府都要关心和支持地方志事业发展,也希望地方志工作者继续发扬方志人精神,志存高远,力学笃行,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总书记、总理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批示,将编史修志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不仅预示着中华民族编史修志的优良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史志显学即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而且鲜明地为地方史志工作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极大地激励着广大地方史志工作者淡泊明志、克勤奉献,努力修一代资辅当前、存鉴后世、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
  二、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
  中国方志,源远流长,萌芽于先秦,兴起于汉晋,唐宋时期成型,明清两代繁盛。历代方志,汗牛充栋,代代相济,绵延不绝,修志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历代保存下来的旧志,仅宋元以后就有9000余种10万多卷,约占全国现存古籍的1/10,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人类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中华文化的兴衰、存续和发展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方志存史,传承华夏文脉,是各类文化的源头载体;资治教化,为治郡国之鉴,是华夏原创的文化资源宝库。其内容包罗自然、人文、政治、经济、军事、风俗、艺文、科技、外交、人物、古迹等等,以可信实录文献称道于世,因内容极其宏富受众多民族推崇。中国历朝历代历来都高度重视编史修志自不必说,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更都非常重视方志的编修和开发利用。
  美日澳英德法及东南亚各国,都存有中国大量孤本善本方志,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英国大英图书馆、伦敦大学图书馆,加拿大哥伦比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等都高度重视中国方志的收藏和研发利用,多成立有专门研究组织,河南不少新编志书和年鉴出版不久,他们就通过特殊渠道很快收集到位,而且持续进行外界难以知情的项目研发和价值利用。
  三、河南是方志文化资源大省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长期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方志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河南修志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东汉光武诏撰的《南阳风俗传》,是目前所知中国官方修志的最早记载,史称"郡国之书,由是而作"。明成化二十二年成书的《河南总志》,与成化《山西通志》一起被称为"志坛双璧",享誉当时。清顺治十七年在全国最早成书的《河南通志》,被康熙帝诏颁天下,作为全国范本。据初步统计,汉至民国河南有据可考的各类志书达967种,仅现存就有568种7567卷,在全国各省中居第五位,其中不乏良志佳作,在中国方志史上具有广泛影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开始大规模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我省先后建立省市县三级修志机构,组建起一支近两万人的专兼职修志队伍,1981~2000年完成了第一轮修志工作,2001年又正式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全省修志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全省共编纂出版省、市(地)、县(市、区)三级志书400余部约5亿字;整理出版旧志300余部近2亿多字;编印出版各类年鉴达112种约3亿多字;编修出版专业志、部门志、厂矿志、乡(镇)村志、山水寺庙志及各类地情书8000多种约25亿字。合计我省共编纂出版各类志书约35亿字,收集地情资料约210亿字。无论从河南修志的历史与现状、成就与位次看,还是从河南的旧志资源与新志成果、学术创新与修志实践看,河南都是名副其实的方志文化资源大省。
  四、以饱满热情迎接我省地方史志事业发展的春天
  首轮《河南省志》65卷100部分志约2000万字,获得"全国第一部省级志书、第一部省级电子版方志、获全国奖项最多"等3项全国第一;2001年4月李总理在河南省长任上,亲自出席地方史志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亲手启动了第二部《河南省志》的编纂工作,目前二轮《河南省志》15卷50篇约1650万字编纂已近尾声,并即将出版问世;《河南历代方志集成·省志卷》收录河南历代省志40种共105册,也即将影印出版;1984年创刊的《河南年鉴》是全国第一部省级年鉴,曾多次获得全国年鉴评比一等奖;河南在全国首创的《大事月报》编发工作进展良好,全省已有16个省辖市、60多个县市区开展《大事月报》编印工作;河南在全国首先启动的全面编纂乡镇志工作,也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局;河南省情数据库录入总量已突破10亿字,河南省情信息网年累计访问量也超过20万人次,全省有15个省辖市都建立了地情网站。
  河南方志全面记述了河南兴衰起伏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是河南人民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全省各级地方史志机构自成立以来,在大力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前提下,努力改革修志用志手段,积极推进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初步取得一些突出成效。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要深刻理解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李总理重要批示的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河南方志文化资源优势和河南修志良好传统优势,抓住可遇不可求的历史发展机遇,以修志编鉴为看家基础,大力拓展地方史志编修领域,全面推进地方史志事业向广度、深度和高度发展,讲述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树立好河南形象,为加快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增砖添瓦!为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增色添辉!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地方史志事业繁荣发展的春天!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