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党史研究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来源:省委党史研究室作者:张琳时间:2021-10-25分享: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传家宝,更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回顾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如果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一、调查研究要坚持解决问题的根本导向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中国共产党人是站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一线的领导者和实践者,调查研究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中国国情、解决革命实践系列具体问题中总结出来的认识客观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 ’,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新时代新使命,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改革路上的新挑战,党员干部要想真正把调查研究的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就必须坚持解决问题的根本导向,领悟“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要义,把准调查研究的目的导向,明确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寻求更合理的解决方案、更优质的处理路径,不能为了调查而调查、为了研究而研究。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党员干部更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瞄准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着眼于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弄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在研究中全面、客观的认清问题,正如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强调的:“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二、调查研究要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都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奋斗出来的。历史证明,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在人民,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克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教导党员干部:“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好的调查研究,一定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才能真正为科学决策提供可行的解决思路,才能真正为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秉承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各行各业,走到农村城市的千家万户的群众当中去,接地气、通下情,和群众“坐一条板凳”,将政策语言、学术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真正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真正了解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同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耐心倾听群众心声。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听真话、察真情;只有扎根群众,才能真正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为解决矛盾奠定基础。秉承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要在和群众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中了解实际,把握大势,虚心向群众请教学习,发现群众的闪光思想,汲取群众的力量和智慧。秉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判断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这也是检验调查研究是否有效的重要衡量指标。归根结底,调查研究到底好不好,有没有实效,老百姓才是阅卷人。因此,调查必须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研究必须着眼于注重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调查研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也是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也就是说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旦调查研究离开了实事求是,必然也没有发言权,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只有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作为领导决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首先要树立实践的观点。调查的出发点要从实际出发,调查的过程要尊重客观事实,得出的结论要建立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认清问题的全貌,摸透事物的本质,绝不能用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事物、想问题、做决策。研究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其落脚点应该落在尊重客观事实、解决实际问题上。其次,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清醒地认识到,书本上的知识、理论上的结论以及经验、指示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参考和指引,只有植根实际的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才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根本根据。此外,调查研究既要看到进步和成果,更要看到问题和短板,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问题,尊重一手资料和原始数据,绝不能屏蔽短板、回避问题、搞“过滤式”调研。

  四、调查研究要掌握科学务实的方式方法

  首先,坚持调查研究常态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多元化、丰富化,只有常态化的调查研究才能捕捉、洞察群众不断变化、不断升级的实际需求,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其次,处理好选取调研对象的广泛化和层次化之间的关系。就调研的地区来讲,应该尽可能的广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当县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 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群众意见多、困难挑战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就调研对象来看,应该针对所调研的问题,以年龄、学历、职业、经验等各种个体自身的特征进行层次化的分门别类,以保证调研结果的科学性。也就是说既要掌握总体情况,也要注重“解剖麻雀”。第三,扎实做好“研究”后半篇文章。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通过横向纵向对比法、数据分析、量化分析、座谈讨论、模型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归类总结、科学处理,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意见建议和对策分析,要在深入思考、科学分析上下功夫,力戒“只调不研”学究式的调研,注重提高调查研究的实效性。(作者系省委党史研究室秘书处一级科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