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围绕中心 善做善成以改革精神加快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

来源:335作者:时间:2017-08-04分享:

全省地方志信息化工作会议

经验材料之一

围绕中心 善做善成
以改革精神加快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我们三门峡市党史方志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史志办的大力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围绕中心,主动作为,以党史方志馆建设为龙头,以构建“三库一网”平台为抓手,以党史方志资源利用开发为核心,统筹谋划,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善做善成,全市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效,为服务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以党史方志馆建设为龙头,倾力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工程

    2013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党史方志馆建设作为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以对历史负责、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布展、前瞻性建设,倾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工程。一是项目运作优质高效。三门峡市党史方志馆于2012119日批准立项,2013218日开工建设,同年119日建成开馆。在建设过程中,坚持把握节点,注重运作,及时汇报,争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确保建馆工作顺利推进。市委书记杨树平亲自听取党史方志馆建设情况汇报,亲自修改建馆设计方案,亲自指导重大疑难问题解决,并就建馆方向作出重要批示:“对于这些永久性的展示场馆应高标准建设,要与三门峡形象协调一致。”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海燕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党史方志馆建设,积极协调解决建馆立项、资金运作等重大问题,确保党史方志馆建设如期建成。二是设计定位追求卓越。建馆初期,我们组织骨干力量,先后赴北京、西安、武汉、秦皇岛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吸纳国内外各类展馆的前沿成果和最新经验,坚持“展示精华、突出特色、体现自信、打造精品”的理念,在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雕塑、场景再现等纪实手法的基础上,有效融入现代多媒体科技,力求使空间利用和展厅布局富于品位、体现特色,实现党史地情基本陈列与艺术科技的完美融合。三是布展方案精益求精。征集资料阶段,积极拓展渠道、广征博采,共收集各种文字资料300余万字、视频资料60余部、备选照片5000余张,遴选实物380余件,为文案编写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文案深化阶段,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征询专家学者、资深领导和基层同志的意见,获取了宝贵修改意见和建议。文案先后十易其稿,精益求精,并得到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与肯定。四是地域特色淋漓彰显。紧贴三门峡实际,反复研讨空间设计和平面布展方案,提炼升华出“三支红军在三门峡”“刘少奇在渑池”“光辉足迹耀崤函”“仰韶文化欧洲行”“资源优势与科学发展” 和“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加快转型发展”等独具三门峡特色的重点版块,以生动鲜活、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最大限度地向公众展示三门峡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风貌、辉煌的成就。自去年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嘉宾和社会各界参观者100余批次、2万余人,受到公众广泛好评,被新闻媒体誉为“全国省辖市面积最大、功能最全、内容最新的一流党史方志馆”。

    二、以“三库一网”建设为抓手,构筑地情信息化建设新平台

    加快党史方志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云计算、互联网飞速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利用数字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传播党史方志文化,已成为党史方志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我们立足长远,着眼当前,乘势而为,着力构建“三库一网”信息化服务新平台,有效提升了党史方志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积极探索视频大事月报新模式。在大事月报编辑实践中,积极探索视频大事月报新模式,开辟信息化建设新途径。去年以来,我们率先建立视频大事月报数字库,实行信息采集多元化、分类入库科学化、管理使用规范化,明确专人负责,配备专门设备,通过浏览央视、河南卫视、三门峡广播电视等新闻视频,采取日记月汇总的方式,及时采集各类重大新闻信息,及时进行剪辑、整理、入库。同时要求撰稿单位每年报送12部以上视频资料。目前,视频大事月报数据库已采集各类视频资料300余部(条),总容量达180GB(千兆)。与此同时,按照科学规范要求,将视频资料划分为时政、党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综合等七大类,进行编目入库,分类归档,提升了查询检索和管理利用水平。视频大事月报数字库的建立,为编纂地情丛书保存了珍贵资料,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此举引起中央和省级媒体高度关注,《中国方志通讯》《河南党史》《三门峡日报》和中共党史网、党的生活网、中国网、中国广播网、新浪网等相继予以报道。

 (二)充实完善党史方志文献库馆藏。党史著作、志鉴书籍是党史方志馆的镇馆之宝。我办加强对外交流,与全省17个省辖市、黄河金三角及200多个市县方志机构开展了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活动,目前已交流、收藏全国方志资料2700余种3万余册,极大丰富了党史方志文献库馆藏。在文献库管理上,我们及时做好分类编目、登记入册、电脑录入工作,并分门别类规范入库、陈列上架,为公众查询、阅读、复制提供了便捷条件。文献库立足三门峡、辐射金三角,不仅实现了馆藏文献数字化、满足了党史方志编研需求,而且为打造黄河金三角党史方志信息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地情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地情文献资料数字化工作是地情数据库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2010年,我办克服人手少、技术力量薄弱的困难,借力而为,依托省情网,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地情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容量,丰富库存,目前已录入《三门峡市志》《三门峡年鉴》《三门峡大事月报》《走进三门峡》《三门峡史志》等各类地情书籍1800余万字,为党史方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渠道。

 (四)高起点建设三门峡地情网站。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的要求,我办于2007年在全省首家建立了三门峡专业地情网站——崤函网。网站秉承“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传承文明、引领未来”的宗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全力打造资料真实、数据权威、形式新颖、信息海量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全市321区均建立了网络体系相对独立、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地情网站,其中渑池县建立的“仰韶今古”网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县级地情网站。2013年,我们对崤函网进行改版升级,扩充容量,强化宣传功能,科学设置栏目,突出地方特色,以宽画幅、大版面、主视频形式在党史方志馆予以展示,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高度评价,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崤函网已拥有3800余万字和1000余幅图片的信息采集量,年均点击率突破80万人次。

    三、以地情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抢占存史资政育人制高点

    二轮志书、党史二卷相继编纂出版之后,我市党史方志工作开始实现从编修到运用的战略转移。我们坚持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着力将丰富的党史地情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产品,全力打造权威性“数字三门峡”,以信息化建设的新成果,推动读史用志向纵深发展,推进党史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努力实现“存史资政育人”功效的最大化。

    一是推进数字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多年来,我市党史方志部门共编纂出版志书、年鉴、旧志、党史、地情书籍等近400部,市、县两级每年还要推出7300余万字的地方年鉴。丰厚的地情资源,成为三门峡市信息化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创新思维,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编研成果数字化进程,利用“三库一网”平台,加快数字转换、入库上网进度,使成果转化载体实现了质的飞跃,从而易于传播、利于共享,推动了史志成果走出书斋、走向社会,为公众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是立足科学开发,深化读史用志。党史地情资源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历久弥新。我们通过编写地情丛书、出版期刊、举办党史地情知识竞赛和图片展览、拍摄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多角度开发利用党史地情资源,推动读史用志,弘扬历史文化。组织编写的大型市情集锦《走进三门峡》,在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和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会期间,作为宣传画册受到中外嘉宾的高度关注和赞誉。我办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专题片《黄河明珠三门峡——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作为城市宣传片,在对外交流活动中广为传播。组织编写的《红色之旅.三门峡》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有力服务了全市“大旅游”建设和“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城市品牌的推广。这些生动鲜活的信息传播手段,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有效发挥了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三是围绕中心工作,提供咨询服务。我们充分利用编史修志成果,广泛开展信息咨询服务。近年来,我办为商务中心区规划部门提供方志文献资料700余万字,为市委组织部、市旅游局、三门峡银行、市重点项目雏鹰农牧公司、市民族宗教局等单位提供有关市情资料110余万字,在服务商务中心区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市委书记杨树平批示,我们组织撰写了党史专题《习仲勋与三门峡》,及时为陕县周总理视察纪念馆更新布展提供了文字图片史料。渑池、灵宝有效开发利用党史地情资源,积极参与刘少奇旧居、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基地、函谷关修德养廉教育馆建设,为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生动教材。

    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我们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这主要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地方史志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史志战线砥砺奋进、求实创新的结果。同时,我们在探索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坚持及时汇报,争取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做好党史方志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党史方志馆建设中,我们坚持主动运作,及时汇报,争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工作上得到指导,在政治上受到鼓励,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市委书记杨树平、市长赵海燕多次听取党史方志工作汇报,亲自审阅、修改建馆布展方案,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调研,及时解决重大疑难问题。2011年市政府为我办记集体二等功,2012年给予通令嘉奖,2013年,市委书记杨树平批示,要大力“宣传党史方志办默默无闻做奉献的‘老黄牛’精神”。市长赵海燕希望党史方志部门“再接再厉,更上层楼”。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确保了全市党史方志信息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形势下党史方志工作的生命力所在,是我们做好党史方志工作的原动力所在,也是党史方志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社会公众对党史方志文化的需求,为信息化建设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用武之地。因此,要始终坚持把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丰富的党史地情资源转化为政府和公众所需的文化产品,为社会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务,更好地实现党史方志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益。

    ——坚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这是党史方志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党史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可因循守旧,应结合方志特点和本地实际,吸纳前沿科技,建立快捷平台,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综合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准确、及时、快捷的地情资源,才能真正发挥存史资政育人功效,才能使党史方志工作富有生机、充满活力。

    发展无坦途,探索无止境,党史地情信息化建设永远在路上。虽然我市在党史地情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一定要以这次全省信息化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全面提升三门峡党史地情信息化水平,瞄准云计算数字方志馆新目标,全力打造具有三门峡特色的APP地情微门户,为服务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为服务三门峡“四大一高”和转型发展作出党史方志部门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