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突出特色 发挥优势以信息化建设拓宽史志工作新领域

来源:295作者:时间:2017-08-04分享:

全省地方志信息化工作会议

经验材料之二

突出特色 发挥优势
以信息化建设拓宽史志工作新领域

 

    地方史志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建设事业,其丰富的综合性信息资源至今仍不能被广泛地利用,一方面缘于人们对地方志书的信息载体过于生疏,另一方面是方志资源缺乏广泛的可使用性。要解决修志与用志的这种矛盾,那就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使史志资源走向社会,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大地提高和改善史志为社会服务的水平。近几年,开封市史志办经过反复学习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河南省史志系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指导意见》,借鉴外地经验,根据开封市史志工作实际,制定了“加强史志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史志资源,明确定位,扩大影响,开创地方史志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思路,经过不懈地努力,开封的信息化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目前正处于健康茁壮的稳步发展期。

    一、理清思路,深化认识,酝酿筹备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史志部门适应社会的需要,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和快捷性,要求史志事业必须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这是史志事业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颁布后,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党组经过反复学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手中丰富的史志资料,如果不充分开发利用,只能成为封存在书架内的故纸堆。要把史志资料数字化,建成数据库,实现网络化,充分发挥其快捷、共享的独有优势,才能使这些潜在的资源变成活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资政和育人的作用也才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我们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借鉴省内外经验,结合开封实际,于2011年确定了“加强史志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史志资源,明确定位,扩大影响,开创地方史志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思路。计划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以志鉴及各类地情资料为主体的地情数据库和地情网站。

    按照这一工作思路,我们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建立开封地情网站和地情数据库的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开封史志信息化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全力保障信息化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信息化建设,“硬件”建设是基础。几年间,我办购置高配置台式及笔记本电脑20多台,实现了台式电脑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全覆盖的目标;购置大型数码复印机、多功能打印机、数码相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完善了宽带网,配备了无线网络系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搞信息化建设,我们认为电脑和设备是硬件,人才是“软件”,有了电脑硬件,而没有适应电脑的专业技能人员,就是缺乏了软件,这是制约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人才培养是“关键”。几年间,通过全省公务员招录考试,我办招录计算机专业人员2名,专门从事史志信息化建设工作。我们注重干部的学习和培养,专门研究推行了加强干部学习的有关措施,其中重点包括信息化建设的学习与应用。近几年,通过单位内部不间断的业务锻炼和培训,以及多次同外地同行交流和相互学习,加强了信息化建设的专业力量,为开封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与时俱进,立足长远,精心打造开封地情网

    开封的信息化工作启动之初,我们把“开封地情网”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在网站建设中,我们坚持的原则是:技术先进、内容权威、定位长远、管理便捷。我们要选择先进的网络技术,挑选开封最精华、最特色的资料充实到网站中,真正成为人们认识开封、了解开封、宣传开封的权威工具。

    20126月,我们开始着手进行开封地情网的建设,201212月底建成,20132月试运行。试运行期间,我们针对栏目布局及内容编排进行了多次调整,使开封地情网栏目设置日趋完善,数据资料更加丰富。尤其今年年初,在省史志办的指导与支持下,我们对网站后台进行了升级换代,目前的开封地情网后台系统更加稳定,管理更加便捷,网站整体更加成熟。经过了试运行期间近一年多的努力,开封地情网于2014414日正式开通。网站设置“开封概况”、“信息博览”、“史志之窗”、“市情数据库”、“魅力开封”、“影像开封”等一级栏目9个,设置“史志视窗”、“八朝古都”、“大宋文化”、“藏都撷珍”、“客家寻根”、“理论研究”、“旧志整理”、“开封历史上的今天”等二、三级栏目62个。目前网站点击量已达30多万次,真正发挥了其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独特优势。

    在地情网站的运行中,我办主要通过以下几项措施,确保网站的顺利运行。一是实行网站专人负责制。建站之初,我办就指定了责任心强、具有较好计算机水平的人员专门负责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包括先期的网站栏目设置、美术编辑、文字校对、新闻审核、信息上传和日常维护等。指派专人负责,就做到了有责可循,既保证了信息上传的及时有效,也保持了网站结构和上传信息版式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二是建立信息员制度。网站建成之后,信息的不断更新是重中之重。许多网站建成后便束之高阁,有的数月不更新,致使网站活力日趋低下,其服务现实经济与社会的作用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发挥。网站内容的编辑和管理,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实现的。我办要求,在四县五区史志部门及各有关单位增设网站信息员,要求信息员每周报送动态信息不少于2篇,扩大信息的采录渠道,确保了网站内容的及时更新。三是加大动态信息含量。在开封地情网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但注重信息量的扩充,更加重视利用地情资源为开封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服务。我办要求信息员每日浏览全国知名省、市地情网站、开封政务网、开封旅游网等,确保每日及时更新“信息要闻”栏目,让登陆者及时了解开封近期情况以及当前全国修志工作的新举措。四是约稿史志专家,增强网站的专业性。在突出地情网站专业性方面,我办特邀开封史志专家提供一手研究资料。如在“客家寻根”栏目,特邀沙旭升、郑金河等客家文化研究专家供稿;在“大宋文化”栏目,特邀李良学、程民生等专家学者供稿。有了这些份量十足的研究资料作为支撑,开封地情网的专业性、权威性、丰富性也得以彰显。

 (二)服务社会,扩大影响,科学搭建地情数据库 

    作为八朝古都的开封,拥有极其丰富的地情资料,将这些资源上网建库,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浏览或检索,其便捷性和效率性是纸质志书无法比拟的,将极大地提升方志为现实服务的水平。

    地情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我办的数据库建设工作,与地情网站建设共同起步,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完成首轮《开封市志》(17册)、《开封年鉴》(19932012年卷)、《开封菊花志》(2005年版)、康熙三十四年《开封府志》、《开封大事月报》(138期)的数据化处理,初步支撑起开封地情数据库,供社会各界查询;目前该阶段工作已经完成;第二阶段,完成县、区史志部门编纂的志书、年鉴、大事月报及其他地情书籍的入库工作;第三阶段,是将开封历史上的旧志及重要文化典籍进行搜集、整理,经数据化处理导入数据库;第四阶段,将当代专家学者研究开封的专著、论文等收入地情数据库。

    截至目前,在省史志办的全力支持下,我办已完成了志、鉴、地情丛书40册及大事月报38期近4000万字资料的数据化处理、入库工作,并依托地情网站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发挥着史志资料“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

    四、认真总结,精心谋划,不断开创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我市的史志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与省史志办的要求及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二是信息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三是信息化建设进展较慢,运用手段不多,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推进地情数据库的更新完善,加大投入,把开封地情数据库建成内容丰富的资料宝库;继续加强史志信息化队伍建设,培养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继续提高地情网的办网水平,加大和省史志办的合作力度,把开封地情网建设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地情网站。运用更多的信息化建设手段,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新领域。

    我们坚信,有省史志办的正确领导,有兄弟城市的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必将再上新台阶。下一步,开封将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大力度,不断开拓,为实现全省史志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