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抓质量、促进度、谋创新将地方史志事业推向新阶段

来源:20作者:时间:2017-08-04分享:

许昌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2009年4月8日)

 

近年来,许昌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在许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志书质量、加快二轮修志、突出许昌亮点为重点,以出版精品志书为目标,认真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好”中求“快”,“稳”中求“好”,全市修志工作实现协调稳步健康发展。

下面,就我市修志工作的主要做法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领导重视是确保修志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许昌市修志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主要得益于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主管地方志工作的李亚市长、杨献波常务副市长多次召开地方志专题会议,听取专题汇报,及时了解史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市史志办解决专项经费、人员、办公设备等实际困难。李亚市长还对《许昌市志》、《许昌年鉴》稿件亲自把关,提出独到的修改意见和指导性建议。为确保志书的质量与编纂进度,市县两级政府均将修志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并派专人进行督查。

二、强化精品意识,努力提高志书质量

(一)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修志队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志书质量的优劣,取决于修志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为确保志书质量,近两年我们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了4名大学毕业生,并邀请了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参加志书的编纂工作,组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修志队伍。

通过多年的修志实践,我们认为精品志书的目标实现一要靠修志人员的敬业精神,二要靠健全的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修志事业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作保障。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开始后,我市先后实行了承编责任制、主编负责制、责任编辑分工负责制、年终督查制、督查通报制、“三级评审”制、审核验收制、驳回重修制、责任追究制等项制度,确保了修志工作的顺利开展。《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后,我市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根据《条例》精神,加大对依法修志重要性的宣传,使我市地方史志工作在整体上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二)全方位把好综合志书质量关。首先把好资料关。资料翔实是志书的生命,资料不真、不全、不实、不细,就达不到合格志书的标准,更谈不上精品志书。因此从搜集资料开始,我们就严格要求资料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并对资料进行鉴别和考证,杜绝不合格的资料;其次加强主编一支笔审稿,重点解决志稿内容缺项、交叉重复、事实不符等问题,保证志稿的编纂质量,力争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第三加强志稿的总纂加工。志稿进入总纂阶段后,我们进一步强化了编辑责任制,实行责编、主编、总纂三审制度,着重从体例、结构、内容、资料、行文、文风等方面加强对志稿的总纂。据统计,《许昌市志》全书41个大的章节中,共补充完善资料3万余字,大的篇目结构调整20余处,内容整合归并25处。第四精益求精。志稿进入细修改环节后,我们精修细改,严格要求,加强制度落实,严格执行错误计分制、责任追究制、奖惩标准制等规定,进一步增强编撰人员的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对志书文字,要求每位编撰人员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力争做到多一字则繁,少一字则残。同时,寻根问底,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如发现曲解原意的内容和不清楚的规格、型号、代码等问题,我们就将相关志稿返给供稿单位及撰稿人核实修改;对一些不能确定的人名、地名、数据,我们就到实地查询或测量,确保志书内容准确无误。同时,专门购买了黑马校对软件,对不易发现的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进行电脑校改,弥补人工修改的遗漏。据统计,我们共找出细节性错误2000余处。另外我们专门邀请了多位高三语文老师从语句、词语、错别字、标点符号等各方面进行校改,确保志书语法语句的质量,严防细微之处出现硬伤问题。

(三)严把县(市、区)志质量关。一是加强指导和督查。我们坚持每月至少深入基层2-3次,针对各县(市、区)史志办的实际情况,加大指导督查力度,并及时向主管市(县)长进行协调,帮助解决诸如经费、人员、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截至目前,所辖5县(市)1区基本落实了“一纳入、五到位”,为续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关系,坚持质量第一,把握进度。修志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质量第一、时间服从质量。只讲编纂进度,不注重志书质量,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会失去其存史的意义。各县(市)完成志书评审稿后,曾有急于出书倾向。为保证志书质量,我们反复强调志书必须仔细推敲,反复打磨,认真修改,精益求精,绝不能为赶进度、急于出书而降低志书的质量标准,不能因最后把关不严而使我们的修志工作功亏一篑。由于正确处理了质量与进度关系,各县(市)急于出书倾向得到及时控制。截至目前,许昌市5县(市)1区续志编纂工作进展顺利,势头良好。《禹州市志》已正式公开出版;《鄢陵县志》已进入印刷程序;《许昌县志》、《长葛市志》、《襄城县志》已高质量完成经过省里终审的送审稿;《许昌市魏都区志》正在进一步完善提高。三是把好审查验收关。我们实行了严格的内评、市评、省评“三级评审”制。对不符合评稿条件的,绝不轻易评议;不符合送审要求的,坚决退回。由于把关较严,各县(市)送审稿质量较高,得到了省史志办领导的一致肯定。

三、围绕创品牌、创特色的思路,不断拓展新领域

许昌市二轮修志工作目前已进入县(市)志出版的关键阶段,我们始终坚持质量是志书的生命这一原则,认真把好出版、印刷的各个环节。同时对续志出版后如何创品牌、创特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目前,在做好二轮修志工作基础上,市县两级史志部门及时开展了综合年鉴、大事月报和读志用志等项工作。同时许昌市史志办根据各县(市)的修志进度,要求各县(市)史志办根据各地实际,不断丰富地方志的内涵。如:禹州市史志办完成二届综合志书编纂出版任务后,结合地方特色,不断服务禹州的经济发展,已开始编写《中国钧瓷年鉴》,整理出版了明·嘉靖《钧州志》点校本,重修出版了第一届《禹州市志》,编纂出版了《禹州中药志》,建立了网站,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史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突出许昌的地方特色,许昌市史志办积极拓展思路,开拓创新,坚持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力求拿出几本为各方面公认为权威性的专业志书。如:续志完成后,我们要求禹州市史志办编纂《中国钧瓷通志》。因为钧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瓷器文化典型的历史见证。近年来,先后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和奥运会的国礼,又是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的随带礼品。可以说,钧瓷已名扬四海,享誉世界。它不仅是禹州的特色,更是我们河南的特色,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华传统艺术魅力的一张响亮名片。然而,其产品虽已享誉中外,但就系统记载钧瓷文化、为各方面所公认的权威性的专业书籍迄今仍未问世,我们编纂《中国钧瓷通志》正是为了填补这项空白。目前,《中国钧瓷通志》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预计2009年年底前拿出评审稿。同时,根据各地特色,我们要求鄢陵县史志办编纂《鄢陵花卉苗木志》,许昌县史志办编纂《中国档发大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