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精心指导 严评细审努力提高市县两级志书整体质量

来源:20作者:时间:2017-08-04分享:

信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2009年4月8日)

 

我市二届续志工作,要完成1部市志、9部县区志编纂出版任务。2002年市史志机构重建后,全面启动续志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省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们注意克服单纯追赶进度的倾向,始终把质量摆在中心位置,强化质量意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狠抓措施落实,特别是注意上下联动,加强对县区续志工作指导,对志稿严评细审,从各环节把好质量关,使市县(区)两级志稿整体质量稳步上升,得到省史志办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一、锁定中心位置,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首先,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我市二届续志全面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和市史志编委会领导非常重视续志质量,要求我们严格按照中指组和省里有关续志质量的规定,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修志工作,确保市县两级志书质量。各级领导经常过问修志工作,并亲自出席围绕质量开展的重要修志活动。主管市长在本市史志工作会议、县区志稿评审会及续志培训班、研修班和调研座谈会上,一再强调志书质量的重要意义,对我们注重抓质量,不急于求成,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抓志稿质量不打折扣,舍得投入。尽管本级财政不很宽裕,但在聘请充实编纂力量,正规印刷评审稿、送审稿,召开市级和省级评审会等各方面所需经费,都足以保证。对志稿未经省市主管部门验收批准、绝不用行政手段强制本级史志部门勉强出版。各级领导的支持,为我们在发扬拼搏精神,抓紧续志工作的同时,静下心来抓志稿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宽松有益的环境。

其次,坚持正确引导。一是坚持质量决定进度的原则,尤其是在县区志完成初稿后,适时调整工作节奏,着重从抓志稿质量的提高来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在实施“十一五”规划过程中,不搞“政绩工程”、“豆腐渣工程”,对工作进度不搞一刀切,对出书时间不作强制性限定。在落实志稿评审计划上,坚决挤水分,追求有质量的进度。既反对拖拖拉拉,虚无地空谈质量,又防止浮躁和急于出成绩的功利倾向。二是及时贯彻和严格执行中指组制定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省室制定的《志书审查验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并结合本市实际,健全实施了续志质量保证体系,正确引导本市续志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其三,上下形成共识,形成氛围。我们在修志工作中,通过深入宣传、培训教育、开展质量年活动等方式,夯实思想基础,强化质量意识,对坚持质量第一形成广泛共识。各级史志部门都建立完善了质量保证措施,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同时创新工作机制,深入实施精品工程。全系统,无论是主纂人员还是普通编辑,都把提高志稿质量视为一种责任,人人思提高,谋提高,积极参与到提高志稿质量的实践活动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正是有着扎实广泛的基础和浓厚的氛围,才使我们所采取的各项质量保证措施都得以顺利实施。

二、以服务促提高,加强对县区续志业务指导

我市二届续志任务的重头戏在县区,抓志稿质量的工作重心也在县区。我室在抓市志质量提高的同时,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的大局意识,及时将工作重心下沉,根据不同阶段县区续志工作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县区续志工作的指导,通过深入、细致的服务,不断提升县区志稿质量。

首先,围绕县区续志,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帮助抓好县区续志篇目框架的设计与完善。我们始终把篇目设计与续志实践作为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根据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进展和修志水平的逐步提高,指导县区续志篇目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平桥区志》篇目,从初稿、市级评审稿到省级评审稿,其篇目框架在我室主要领导的指导下,围绕如何体现区志特点,前后作了10余次较大调整。二是加强对初稿编写的指导。为保证续志工作少走弯路,在县区志初稿编写过程中,我室领导组织业务骨干,有针对性地采取调阅和抽检等方式,对县区续志初稿编纂工作进行检查,做到三看:看篇目细化到不到位;看资料是否充实;看章法是否符合志书体例,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召开县区编纂人员会议,现场进行指导。类似会议在各县区都召开过3至4次。三是帮助县区选好主纂人员。我室一方面通过新老结合的方式,请上届县志主编出马,与年青同志结合,充实主纂力量,如《淮滨县志》、《罗山县志》即是如此;或悉心帮助指导,培养出年青的县志主纂人员,如《商城县志》、《新县志》主编,都是在二届续志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另一方面,推动和帮助一些县区在市内外以聘请的方式,充实主纂力量,以保证志稿质量。如平桥区志曾三易主纂,每一次,都是我室及时协调和具体帮助落实,并得到兄弟市县史志部门的热情支持。

其次,在续志业务指导中,注重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发挥部门领导的带动作用。几年来,我室主任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履行自己作为室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本市史志学科带头人的双重职责,亲自抓县区续志业务指导,把行政督导与业务指导紧密结合,带动全市志稿质量不断上台阶。围绕县区志稿质量的提升,亲自参加各种类型的指导活动100多次,审阅县区志稿达2000多万字以上,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15万多字,及时帮助有关县区解决志稿编纂中的疑难问题。二是发挥专家团队作用。针对全市修志队伍处在新老交替过程,编辑力量尤其是主纂力量薄弱的问题,我室采取专兼职结合的办法,从市县两级挑选、组织一批修志专家和骨干,在室主任的主持下,逐县帮助提高志稿质量,有效地发挥专家团队集体攻坚的作用。三是发挥整体人员作用。为提高全体修志队伍素质,我们注意推动各县区“开门修志”,加强县区间相互交流与学习,并广泛借鉴省内外修志经验和已出版的市县区志书,取长补短,较好地发挥了史志队伍的整体作用,并为事业的长远发展,逐步筑牢基础。

三、严评细审,着力提高志稿质量

在县区志稿完成初稿后,抓志稿质量的提高,主要是抓好志稿评议、修改和审核这几个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室以抓好县区志稿评审为中心环节,做到程序规范、严评细审,收到显著效果。

首先,高度重视评审会作用,发挥好评审会综合效应。一是发挥评审会的会诊作用。特别是通过省级评审会,广泛吸收省市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对志稿修改提高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二是提高队伍水平的作用。注重以评带训,评审会将助他提高与自我提高相结合,通过评审交流,集思广益,特别是听取省室专家的评审指导,既促进了所评志稿质量的提高,又培训了队伍。所以,每次评审会,县区史志部门的同志都踊跃参与。有的县在与会人员限额外,甚至自己安排食宿,使本室人员尽可能多的参加评审活动。三是起到增进省市县三级业务联系的作用,同时,也起到向领导汇报宣传的作用。为此,室领导高度重视志稿评审会的的筹备和组织工作,亲力亲为,确保每次评审会成功召开。

其次,实行三级评审制度。一是县区自评。一般县区在初稿出来后,即在小范围内进行自评。通过边评、边议、边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质量,推进工作。二是市级评审。我室以《潢川县志》市评为契机,组织市县区修志专家和业务骨干参加评议,形成模式和制度,一直坚持下来,为各县区志形成较高质量的省级评审稿奠定了基础。三是省级评审。重点是要请所有参会人员认真阅读志稿,认真提出评审意见;树立良好的会风,不搞敷衍迁就,不搞一团和气,不搞互相吹喇叭。每部县区志省级评审会,省室及市县处领导专家都前来参加,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席活动,市县两级均组织专家骨干参会。与会人员踊跃发言,每次评审会都收到少则百十条多者数百条修改意见,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精雕细琢,把好志稿的审核关。一是严把市级和省级评议稿的质量关。对达不到质量的志稿,不予安排市级评议。对市级评议后,未归纳评议意见进行修改提高的,坚决不进入省级评审,坚守质量底线。二是认真做好修改方案的审定。对志稿已召开过省级评审会的县区,我室要求其抓紧将评审意见汇集成册,认真归纳和消化评审意见,形成科学的修改方案,并对修改方案进行审定。我室采取下到县区或请县区志办同志来市的方式,多次主持召开县区志稿修改方案的汇报会,听取各方意见。有时为解决个别县区主纂人员对评审意见的不同看法,室领导要进行面对面的耐心说服,以统一思想,确保志稿修改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对报送审核验收的志稿,认真履行市室职责,严格审核。如《潢川县志》,作为本市第一部报送审核验收的志稿,我室组织力量,按照省级评审会后形成的修改方案及省室规定的质量标准,细致把关,先后返回6次,精心修改长达一年多时间,直至符合要求才向省室报送,确保了志稿质量。

从整体上看,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当,我市两级志稿质量明显提升。但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与全省续志工作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今后,我市两级史志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安排志鉴报库馆用“六大主业”,妥善处理修志用志、续志进度与质量等“十大关系”,力争有两部县志入选省“创优工程”,为全面完成二届三级续志任务,建设魅力信阳提供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