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地方志”亮相高考试卷,相关知识点在这里,速来领取!

来源:中国方志网作者:时间:2020-09-01分享:

  每年的高考都是炙热夏日里全国上下热议的话题,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的高考首次全国性延期一个月举行,命题更加突出了立德树人的导向。在全国卷和江苏卷的文科试卷中频频出现以“地方”为主题或背景的题目,通过考查对国史、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和掌握,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地方志”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成为了江苏高考历史卷的题目。

  题目中提到的章学诚,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方志学的创立者。他是清代著名史学家、方志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其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品主要有《文史通义》共 9卷 、《校雠通义》4卷、《方志略例》2卷、《文集》8卷、《外集》2卷、《湖北通志·检存稿》4卷及《未成稿》1卷、《外编》18卷等。上述作品大多被收入了吴兴嘉业堂刊本《章氏遗书》。

  章学诚生逢清朝大力提倡封建理学的特殊年代。早在少年时期,他即表现出了对史学的偏好和极大兴趣;而对“章句之学”却总是不那么喜欢,整天幻想的是有朝一日能够成为朝廷的史官。约在十五六岁时,他曾尝试编纂过《东周书》。27岁时,参与编修过《天门县志》并著有《修志十议》,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对纂修地方志书最初的一些见解。此后,他又继续阅读了大量的史志书籍,并不断地参与地方志书的编修工作,同时继续对修志过程中的系列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由于章学诚的不合时俗和屡试不第(乾隆四十三年,章学诚41岁时才考中进士),他后来并没有机会直接参与朝廷的编修史书工作。然而,虽然未能实现成为朝廷史官的早年梦想,但他却以自己平生的精力,坚持不懈地从事着地方志书的编修、讲学以及史志理论的研究工作,并且陆续问世了一批令后人至今都在称道的如《和州志》《永清县志》《亳州志》《大名县志》《麻城县志》《石首县志》《常德府志》《荆州府志》《湖北通志》等佳作良志。

  章学诚画像

  他不仅对方志的源流、性质、功能、体例以及编纂方法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卓越的见解,而且还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科学的方志理论体系。历史试卷中提到的“乘二便、尽三长、去五难、除八忌,而立四体,以归四要。”是章学诚最著名的修志理论。“乘二便”和“尽三长”题目材料中已有解释。

  所谓“去五难”,就是要在修志过程中,努力克服“清晰天度难,考衷古界难,调剂众议难,广征藏书难,预杜是非难”这五个难题。这其中,前两难是修志本身的内部困难,说的是学术问题;而后三难则是修志以外的外部困难,指的是吸纳并综合各家之说、广泛征集各种资料、预防并杜绝各类非难的问题。在章学诚看来,如果修志人员能有效地克服这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五个难题,志书的编纂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所谓“除八忌”,就是要在修志过程中,积极预防并着力杜绝的条理混扎、详略失当、偏尚文辞、妆点名胜、推翻旧案、浮记功绩、泥古不变、贪载传奇这八种弊端。这与章学诚所提倡的修志人员必须要有“识”“明”“公”的三种史学修养,以及与他那比较偏激的“文人不可修志”的主张,显然是相一致的。换句话说,只有解决了修志人员的史识、史才、史学和史德的问题,上述“八忌”才能迎刃而解。

  所谓“四要”,就是指所编修的志书必须达到“简、严、核、雅”的标准。这是对整部志书从框架结构、体例安排、内容事实、乃至语言表述等多方面所提出的总体要求。章学诚认为,一部志书只有达到了结构简明合理、体例严谨科学、内容核实准确、语言雅俗有致,才可算是一部能够留存后世的合格的志书。“四体”是指志书的四种体裁,即纪、传、考、表图。

  章学诚先后著就的《修志十议》《方志辩体》《州县请立志科议》《方志立三书议》《记与戴东原论修志》等名文专著,可以说是奠定了方志学的全部理论基础,并为方志学独立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梁启超赞说“方志学之成立,自实斋始也”。

  此外,在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和江苏卷的语文的古诗词鉴赏中,也都出现了以地方文化为背景的材料。地方志,“志”者,记也。“方志”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作为“一地之百科全书”“一方之全史”,地方志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蕴藏着海量的地方历史知识。

  全国卷作文题

  江苏卷语文题

  早期的地方志,以地记、郡书、图经、图志等形式出现。江苏地区的早期方志,西汉有《沛国耆旧传》《广陵郡图经》,东汉有《越绝书》《吴越春秋》。三国及西晋初年,又相继出现《吴县记》《娄地记》《阳羡风土记》等著作。《阳羡风土记》是我国编纂较早的风土志之一,“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此书,“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阳羡风土记》

  江苏省素有“方志之乡”的美誉。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一书,收录了汉代至南北朝全国各地的通志、府县志260多种,其中江苏地区就有39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5%。明清时期,江苏旧方志事业臻于顶峰,一些地区创修、重修、补修、新修层出不穷,续修、再续、三续不绝如缕,有的甚至一修再修多达二三十次。清朝末年,还出现了大量为各地学校作教材用的乡土志。据统计,江苏历代所编修的各种志书超过1000种,现存世的就有800种,约占全国现存志书的1/10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地方志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2007年12月,92卷108部118册7500余万字的《江苏省志》编纂任务圆满画上句号,自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300多年无完整省志的空白。与此同时,116部市、县(市、区)志也随之全部出版。二轮《江苏省志》由50本分志、10本专志组成,主要记述1978—2008年改革开放30年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今年将完成出版。110部市、县(市、区)志已完成出版。

  江苏的地方志收藏十分丰富。江苏省方志馆馆藏方志、年鉴、地情书、文献资料等14万多册,明刻本《越绝书》、同治刻本《吴郡图经续记》等7种珍贵原本旧志被认定为省级可移动文物。南京图书馆馆藏方志5000种,居全国第三。南京大学图书馆、中科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也收藏了大量志书。江苏数量众多的历代地方志,可以说是一座高品位、大储量的“金矿”,是我们了解历史、研究江苏、面向未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近年来,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着力打造一个以传播方志文化为核心,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生态系统,在完成好存史任务外,将方志资源向资政、育人等高附价值效益转化。翻开《江苏地方志》杂志,你可以享受到葛剑雄、胡阿祥、贺云翱、程章灿、郦波等大家的文化饕餮盛宴;关注“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每日一篇江苏地情文章文图声并茂;来到方志馆,可漫步参观,可沉浸于书海,可聆听“方志大讲堂”,寒暑假还有生动的“方志夏(冬)令营”活动。全省各地的读者们、地情爱好者们也可以关注自己家乡的地方志微信公众号,走进当地的方志馆,深度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参考资料: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20年全国高考命题评析》

  2.《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新华日报)

  3.《2020年江苏高考政治、历史、地理试题+参考答案》(新华日报)

  4.《南京市正高级教师评析高考历史试题》(新华网)

  5.《名人与方志》(茆贵鸣)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