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追赶先进求突破,努力实现可持续

来源:287作者:时间:2017-08-04分享:

2011年,在省农业厅史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的指导下,河南农业史志办公室主要完成了两项工作。一是全体《农业经济卷》编撰人员在完成第二届《河南省志·农业经济卷》40万字送审稿后,克服了时间跨度长、补充资料难度大等困难,配合省史志办省志工作处较好地完成了《农业经济卷》40万文字与30余张图片的修订完善任务,4月、9月和123次完成《种植业篇》、《农业综合开发篇》、《国有农场篇》、《水产业篇》4个单元共45个问题的修订。二是于3月开始《河南农业年鉴》资料征集工作,10月《河南农业年鉴》样书问世,12月交付印刷。河南农业史志办公室还进一步加强了河南农业行业志启动准备工作和河南农业网络方志馆建设,得到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全省农业系统的认可和赞誉。尤其《河南农业年鉴》的出版发行,实现了河南农业史志工作新突破,有力促进了农业修志工作的持续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埋头苦干赶先进 精雕细刻高质量

第二届《河南省志·农业经济卷》编纂工作于2001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11年了。20018月河南省农业厅成立了第二届《农业经济卷》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组书记、厅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厅领导担任。200211月和200312月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和编辑室进行了两次调整,由于没有办公地点和固定人员等原因,截至20075月,省史志办要求的“五到位”一直未落实,修志工作进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全省进度。从2007年开始,在新的一届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农业史志办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部署,历经4年的埋头苦干,逐步还清历史欠账,追赶上了全省进度,于20107月正式送审,2011年又3次修订完善,不断提升志书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确保“一纳入,五到位”。省农业厅两任厅长和主管厅长亲自过问,把农业史志的编修纳入农业厅正常工作计划,从20076月起把农业史志编修工作由农业厅办公室移交到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展览馆,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展览馆设立了农业志编辑室,编辑室主任由省农业科学技术展览馆馆长兼任,副主任由省农业厅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具体组织协调修志工作,设编辑4名。 20086月,《农业经济卷》领导小组组长为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副组长为省农业厅副厅长薛豫宛,农业厅有关处、室、站、局等有关领导任成员,确保了领导到位和机构到位。省农业厅领导每年争取拨给专项修志经费,印刷费等实报实销,从不拖欠。编辑室刚成立时,没有办公地点,在农展馆腾出的会议室内办公,并安装了电话,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2009年,农业史志办在农业厅主管领导亲自过问下,搬到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有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办公条件大为改善,每一名编辑都配置了电脑,确保了经费到位和条件到位。2011年农业史志办设专职编辑5名,其中正高编审1名、副编审1名、高级农艺师2名,农业厅各处室和二级机构都有固定撰稿人,还特邀退休老厅长和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一批专家审稿把关,确保队伍到位。

二是反复修改完善,考证修订,千锤百炼出精品。注重与省史志办研讨和沟通,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在完成送审稿的基础上,2011年省史志办又对志稿逐级审定。4月先由省志工作处责任编辑发回需要核实的25个问题,涉及4个单元中种植业数据、品种、结构调整和农业开发等多方面,我们克服了时间跨度长、人员变动大等困难,多次与省志工作处沟通和研讨,及时核实问题上报给主编。9月我们又顺利核实上报了省志工作处副处长审阅后发回的4个问题。12月,省志工作处处长审阅后,通贯全书,对志稿中机构设置部分和农业开发等内容又发回16个问题,我们再次核实修订后上报。经过这3次修订,进一步调整了志稿的结构和内容,核准了精确的时间。每次新征集来的资料,我们都与省史志办责任人员反复推敲研讨,使志稿文词表述更加精确,对一些篇章也都重新拟定条目,纵观全篇更加殷实完美。我们将遴选出拟定刊登的照片33张、纸质文字图表校样、全书的电子版,分别于4月、10月和12月向省史志办报送了修正拟定稿。多方求证,数易其稿,去伪求真。在省史志办的指导下,农业史志办编辑及时与相关撰稿单位联系,并多次打电话催要相关资料。对搜集到的资料反复阅读,认真进行鉴别考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复订正,使入志的资料基本做到真实、可靠,经得起社会的考辨和历史的检验。特别是针对《河南省志·农业经济卷》存在的问题,逐字逐句严抠细琢,逐项查实后上报。

三是坚持实行和完善志书质量保证体系。由于农业史志办一直坚持实行承编单位责任制和责编负责制,所以今年从省志工作处3次返回4个单元的问题,都能由主编迅速分解任务落实到责编,再由责编具体落实到农业厅各处、室、站的撰稿人,保证了时间和资料的准确性,并由主编进一步审定把关,使编纂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是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优秀撰稿人队伍。2011年,河南农业史志办组织工作人员认真进行专业学习,多次举办专业技术讨论活动,围绕河南省史志办下发的关于续修史志的一系列文件和有关领导讲话精神进行深刻学习和领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认知程度,围绕其精髓实质,从做好自身硬功夫和周围软环境工作下功夫。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派人员到外地学习,每年派出史志办人员参加史志培训,增强整体编撰工作技能,汲取编修志鉴经验,强力推进全年编撰工作有序展开,促使全省编撰队伍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

二、创编《河南农业年鉴》 取得农业史志新突破

20107月省志农业经济卷4篇志稿正式送审后,农业史志办于20108月召开了《河南农业年鉴》编纂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河南农业年鉴》的创编工作。20113月开始征集稿件,至10月征集资料160万字、图片300多张。参与编撰的有农业厅各处、室、站、局和全省农业系统18个省辖(管)市、170多个县(市、区),撰稿人达190多人。

2011710月,河南农业史志办多次召开内部评审会,对征集上来的年鉴稿件进行科学分类,合理制定框架,重新拟定条目,坚持主编负责制,由主编把稿件具体分配给每个责编,每个责编负责和相关单位联系,在具体编撰过程中严格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201110月,在河南年鉴社、中州古籍出版社的指导下,农业史志办全力编撰校核,反复推敲考证,完成了近120万字、300余张照片、校对近10遍的《河南农业年鉴》征求意见样稿,交由省农业厅领导及省辖市、县(市、区)领导审读签阅。

创编《河南农业年鉴》是全省农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省农业厅领导高度重视。朱厅长亲自过问,批给经费,与其他领导成员多次研究解决史志编纂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体现了“厅长领导、部门主持、专业人员修志”的有职有责的工作机制,确保了修志工作和《河南农业年鉴》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

由于首次编撰《河南农业年鉴》,涉及部门较多,内容涵盖面广,编撰工作一开始走了一些弯路。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注意总结教训,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20111012月,《河南农业年鉴》编撰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编、校、排、审等工作齐头并进,农业史志办克服种种困难,集思广益,较好地完成了编校任务,201112月如期交付印刷。

《河南农业年鉴》翔实地记录了年度内全省农业工作上的史料和数据,为下一轮修志和编撰农业行业志书积累文献资料和工作经验,为今后河南农业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编撰出版《河南农业年鉴》,我们取得了系统的宝贵经验,同时也看到了许多不足:撰稿队伍庞大,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编纂人员水平所限,对编纂结构框架设计的思想观点不尽相同,再加上出版时间紧迫,录入的内容略显芜杂,有些文字表述也欠严谨。样本面世后,经反复审查,发现存在一些缺憾,畜牧、农机、组织结构和机关建设等内容未涉及,内容和条目存在重复,内容选项简单,文词表达不能言简意赅,计量单位使用有差错,选用的照片类似办展览,全书框架结构也有缺项。对于这些不足之处,尚需纠误补遗。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农业史志工作可持续

在承编《河南省志·农业经济卷》过程中,我们搜集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但收入省志的只是一小部分核心资料。为妥善保存这批珍贵的资料,充分发挥其长远的存史资治功用,避免严重的资源流失和浪费,我们根据省地方史志编委会关于编纂《河南省志资料系列丛书》的通知(豫史志委〔20062号)和省地方史志办关于编纂《河南省志资料系列丛书》的实施方案要求,2011年加紧了《河南省农业志》(行业志)的启动准备工作,具体开始了篇目的设计论证、编纂方案的起草和资料的整理工作,努力为2012年正式启动《河南省农业志》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使河南农业史志工作跟上现代信息科技发展步伐,真正地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中原崛起、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我们还加强了河南农业网络方志馆的筹建工作,通过调研,形成了农业网络方志馆建设的初步设想,对网络方志馆的软、硬件建设也开始草拟实施方案,为河南农业网络方志馆建设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