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重持续 谋发展------安阳市取得实现地情资源开发利用新成就

来源:177作者:时间:2017-08-04分享:

第二轮修志任务完成以后,地方史志事业如何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几年来,安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围绕开发利用地情资源,积极探索,大做文章,取得了初步成果,闯出一条地方志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思路创新,理念先行,打牢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的思想基础

确立做好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的理念,我们主要源于对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考:

1.开发利用地情资源是史志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明确规定志书编纂周期为20年,而编纂一部志书少则几年,多则不过10多年即可告竣,两轮修志之间肯定有空挡。如果在这个不算短的时间段内,未能把握机会有所作为,那么,史志部门作为常设机构,其存在的合理性难免要受到质疑。有为才能有位,这不是一句简单空泛的说辞,而是广大史志工作者长期以来的切身体验。史志部门本是一个冷线部门,今天之所以能够得以生存,并且还能有较大发展,甚至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一是靠《地方志工作条例》这一尚方宝剑,二是靠广大史志工作者20多年脚踏实地、呕心沥血的辛勤付出。如果自我松懈,自我弱化,地方志工作的生存空间就会受到挤压,非常容易被社会边缘化,从而使地方志事业蒙受损失。所以,扩大战果,延长战线,做好地情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不仅是修志编鉴意义之所在,也是地方史志事业长久发展的一剂良方,更是摆在史志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需要我们在制订规划、开展工作时重点把握。

2.开发利用地情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极言志书的重要性。对地情资源的全面掌握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争取有限资源投入的最大效益,确实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安阳市社会各界对地情资料有着较大需求。各级领导经常从史志部门调阅志书、年鉴等各种地情资料。安阳市的洹河治理、老城改造、区划调整、行政东区建设以及南水北调(安阳段)等许多重大决策,许多部门和单位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都认真参阅了各级志书。再往前追溯,安阳大古都历史地位的确立,红旗渠精神的传播,内黄二帝陵开发保护等重大事件,都有史志部门的突出贡献。所以,以优秀的地情资料奉献社会,是史志工作者需要担当的神圣职责。

二、项目带动,突出亮点,打造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的品牌系列

史志部门编纂的志书和年鉴等,是地情资源开发的大项目,其资政、存史、教化的功能不容置疑。在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工作任务之外,我们要抓住机遇,精心谋划,高调工作,在规定动作之外,增加一些自选动作,以此为自己赢得加分,这就是完成具有较大影响的地情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秉承这个思路,近年来,我们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安阳特色,充分利用史志成果和地情信息,以项目促发展,为安阳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文明的整体提升尽责出力。

1.全面开展旧志整理。安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等待整理与开发。2007年,我们对全市旧志进行摸底调查,制订出旧志整理计划,全市旧志整理稳步开展,成果频出。2008年,市志办开始点校整理明朝嘉靖年间大学士、安阳籍人氏崔铣修撰的《彰德府志》。经过两年的精心校勘,该书于201011月出版发行。该志是安阳现存最早的一部府志,被史志界誉为名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志最大的特点是秉笔直书、叙后有记,发人深省。《彰德府志》点校本是安阳市第一部府志点校本,更便于阅读理解。该书面世后,深受读者青睐,再加上我们的宣传推介,一时间在全市形成了读志小高潮。今年还将启动清乾隆五十二年《彰德府志》的整理工作。各县区旧志整理工作也在有序进行。林州市正在整理点校明清和民国等6部旧志,准备影印出版,并计划与《林县志》和《林州市志》套装发行。安阳县复制整理了清康熙三十二年《安阳县志》,清乾隆三年《安阳县志》的整理工作正在进行。内黄县校注整理了明嘉靖《内黄县志》,复制了明万历《内黄县志》稿胶卷一套。汤阴县复制了明《汤阴县志》。我们计划将经过整理的旧志制作成文化馈赠礼品,使之走出书库,走出“家门”,为安阳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发挥作用。

2.编纂出版地情丛书2007年启动了“安阳市地情资料系列丛书”编纂工程。该丛书立足于反映安阳区域内自古至今的自然、物产、社会、人物、古籍等内容。截至目前,先后出版发行了《安阳大事记》《安阳市地震志》《安阳古今方志述要》《安阳之洪洞迁民》和《安阳从古都走向世界》等5部书籍。其中《安阳之洪洞迁民》一书,系统而详尽地记述元明交替时期发生在山西和安阳的大离乱、大迁徙这一重大史实。该书问世后,受到读者广泛赞誉。

3.深入开展邺文化研究。邺文化研究的兴起,缘起2009年岁末曹操墓发现后的真伪之辩。正是这次逐步演变为一场全国性公共文化事件的争辩,引发了我们的注意和思考。相当长时期以来,安阳市对殷商文化研究投注大量精力,取得丰硕成果,并由此把安阳带进中国七大古都之列。与此相比,邺文化研究则相对薄弱和滞后,基本上处于少数学者孤军作战和散兵游勇状态。这次对曹操墓的质疑,实际上暴露出安阳市古都研究的严重短板。安阳作为七朝古都,其中就有6个朝代在邺城建都,都城史长达94年。邺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于安阳来说,意义尤其非同寻常,它是安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阳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因此,开展并繁荣邺文化研究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经过反复讨论,细心策划,我们找准切入点,选好契合度,深入扎实地开展邺文化研究。自2010年开始,直至今日势头依然不减,收到可观效果。

这次邺文化研究主要有两个“大动作”:

一是举办邺文化研讨会。20101021日,市志办和安阳古都学会组织召开了邺文化研讨会。中国社科院安阳考古工作站站长唐际根博士等50多位专家参加研讨会,会议共收到30余篇论文,15位专家发言。与会专家围绕邺都,曹氏父子,邺下文人集团,建安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佛教、武术和曹操高陵等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论文内容深刻丰富,视角新颖独特,论证科学严谨。研讨会过后,还有不少论文陆续送交市志办。

二是在《安阳日报》开设邺文化研究专版。邺文化研讨会结束后,我们与安阳日报社联合在《安阳日报》开设“邺文化研究专版”。截至20121月,共开设专版26期,刊登文章90余篇,计约20余万字。此举不但使邺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取得很好的社会反响,同时也使地方志工作进入主流文化宣传阵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期,我们计划把专版刊登的文章汇编成书,图文并茂,做成精品,作为安阳市文化市场的文化礼品面世。

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安阳史志》刊物、安阳文化大讲堂和互联网等平台宣传普及邺文化,扩大了邺文化的传播渠道。

三、融入中心,服务为本,放大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的辐射效应

史志工作如何为现实服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注意把握社会的重点热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领导决策,服务社会民生,使地方志工作与经济社会大局和谐共振,促进地方志工作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1.推出高质量的史志成果。修志编鉴是史志部门的主体工作。在志书、年鉴等史志作品编纂中,我们实施精品战略,坚持不断创新,保证其体例完整、内容翔实、史实准确、记述要素齐全,使史志作品经得起读者和历史的检验。近年来,安阳市多部史志作品获得奖励,《安阳市志》获河南省地方史志优秀成果二等奖;《安阳县志》获河南省地方史志优秀成果二等奖;《汤阴县志》《林州市志》获三等奖;《安阳年鉴》2010年获全国优秀年鉴二等奖;《安阳县年鉴》《汤阴县年鉴》获三等奖。

2.编纂有特色的地情资料。市县两级史志部门深入挖掘地情信息,地情资料编纂收获颇丰。市志办编纂了《中国八大古都?安阳卷》,全书约20余万字,其中穿插200余幅图照。目前书稿已送交杭州出版社。《文化安阳》大型丛书编纂已启动,全书共12卷,约400万字,2012年年底前将出版第一卷。县区史志办先后编纂出版《光辉历程》《汤阴映象》《汤阴大事记》《内黄大事记》《枣乡知青》《安阳县大事记》《安阳古代纪事》和《匠乡雄师》等地情资料。

3.指导专业志、部门志编修。近年来,市县两级史志部门抽出人员,投入精力,先后对80多部专业志、部门志、乡镇志等进行指导、评审,使志书质量得到保证。安阳县史志办指导编修的《安丰乡志》,详细记述曹操生平、家族和曹操高陵发现、抢救性发掘以及科学确认全过程,对曹操墓的各种议论起到解疑释惑作用,体现了志书为现实服务的价值。市志办组织专业修志人员承担《安阳市政协志》《安阳市军事志》等志书的具体编纂工作,在提高志书质量的同时,开拓了史志工作新领域。

4.围绕中心开展工作。我们紧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自身优势,为党委政府提供服务,对社会发展有所作为,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年和建国六十周年之际,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奋进中的安阳——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展》,编撰《经典安阳》大型画册和《红旗插上安阳城》纪念专辑。为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在《安阳日报》开设“安阳九十年大事记”专栏,共刊发27期。与安阳电视台联办《档案》栏目,把尘封的历史、鲜为人知的故事用讲述和影像的形式展现给观众,为安阳留下一份电子视频备忘录。目前已播出22期。我们还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如为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规划纲要》编制提供全面翔实的地情资料,为安阳地名办提供咨询服务,并为奉卢展工书记邀请来安阳采风的著名编剧高满堂提供地情素材等。另外还撰写了多篇资政文章。安阳县史志办参与“水冶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和“安阳县铁合金规划环评”等工作,并先后为曹操陵,马氏庄园规划、开发提供约3万余字的文献资料,直接服务于全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地情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也是今后全市史志部门开发利用地情资源的发展方向。

安阳市史志部门在地情资源开发利用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与安阳市存量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相比,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还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许多难题等待破解。发展无止境,奋斗无穷期。我们要继续努力,持续求进,实现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突破,推动地方史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