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抓进度 保质量 承传统 创佳品

来源:331作者:时间:2017-08-04分享:

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

经验材料之五

抓进度 保质量承传统 创佳品

郑州铁路局档案史志办公室

(2013319)

 

2012年,郑州铁路局的史志工作,主要有《郑州铁路局志》编纂、《郑州铁路局年鉴》编印、《河南省志》国有铁路章和人物稿的编校核实、向《河南年鉴》《省情概览》《郑州年鉴》《二七年鉴》《中国铁道年鉴》提供资料、指导局属各单位的修志工作等。这一年,我们在人员减少、岗位调整、年鉴编纂、续志转段、临时供稿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全体人员凝心聚力,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路局各处部室、局属各单位的大力配合下,以“负责、认真、主动”的工作态度,合理安排,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局史志办获得2012年度全省修志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二七区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郑州铁路局年鉴》(2011)获河南省优秀史志成果一等奖,《郑州铁路局年鉴》(2009)获全国第五届年鉴质量评比一等奖。

一、领导重视,“一纳入、五到位”得到持续落实

我局于1982119日成立第一届史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局史志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有职能、有编制、有专人、有经费、有任务并一直保持至今,2005年后更名为局档案史志室。

目前,局档案史志室实有12人,有独立办公室,配有电脑和电话,另配备资料室及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有乒乓球台等文体设施。经费有足额保证、并能按时到位,而且将路局年鉴印刷费、稿费、办公费、差旅费,列入成本科目固定下来。对特殊情况下经费不足或发生临时性费用时,局办领导积极协调财务部门,按实际需求给予保证。

二、注重引导,培育优势互补的敬业团队

1.倡导“良心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志鉴编辑虽然不像一线科室台前直播那样牵动全局,但作为企业名片和全局信息资料总汇,每位编辑都不断自我加压,充分认识到丝毫差错都可能贻误读者,造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遗憾。正如局办公室领导所讲,“责任有大小,尽心最重要”。这既是当前局办公室积极倡导的工作精神,更是史志人应有的精神传承。

2.练硬“真功夫”,提升素质,精益求精。打铁还需自身硬。积极参加省、部、市组稿业务培训,系统学习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书籍。利用每月“编务会”探讨交流遇到的问题和收获心得,统一编辑规范。不定期进行专题研讨答疑解惑。在办公室“学练提强创”活动中,设计每个编辑按照自己思路进行同一条目编校对比,探讨“多一字繁,少一字残”编校效果。

3.做真“好心人”,用心编辑,用心校对。志鉴从征稿到成书需多次与撰稿人核改,常有因撰稿人业务繁忙不忍心去打扰的情绪,编辑部树立对工作负责更是对撰稿人负责,力争好心办好事把好资料关。实践证明,编辑严谨细致的作风,纠正了错误与硬伤,收获了撰稿人的认可与尊重,增强了“用力干只能把工作干完,用心干才能把工作干好”的信念。

4.打好“团体战”,优势互补,合力攻坚。史志办既有业务经验丰富的老兵,也有熟悉基层富有朝气的新人,更有堪称“活字典、活化石”的原局机关老领导,珍惜共事缘,注重发挥结构优势和业务优势,努力做好传帮带。如在编辑栏目分配和对口指导中做到扬长避短、在老编辑指导下提炼索引词、办班办会全员参与、建立“挑错找茬”的编稿互审机制,精雕细琢每个条目和章节。使伸开的手掌攥成拳头,发挥了个人优势,增强了团队战斗力。

三、继承创新,局志续修循序渐进

200211月,全局所有分局均完成第一届修志任务,成为全国铁路系统第三家完成局、分局两级志书的单位。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铁道部《铁路修志工作规定》出台后,我们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修志重要、依法修志浓厚氛围,同时做好对基层史志工作指导。2010年,根据铁道部和省史志办要求,郑州铁路局及时启动《郑州铁路局志》(19922011)编修工作,此后经历了篇目设置、资料搜集、资料长编撰写阶段,20128月末转入入志初稿撰写。续志参写人员顾全大局,克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阶段任务。

1.取得了一批较高质量的编修成果。截至201212月,全局搜集续志资料860余万字、400余幅照片,完成资料长编和入志稿编写近500万字;全局参编单位148个,已完成资料长编和入志初稿达139个。局续志编辑部在做好组织协调同时,整理19922011年大事记1300余条约13万字,印发全局征求意见;收集整理人物资料9万余字2465人;收集重要事件、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等资料6万余字。编发《局志年鉴编修业务手册》《续修工作通讯汇编(20期)》《资料长编参考文本》等下发。年末局管单位入志稿全部完成。2012年编发续志通讯9期,及时通报工作动态、领导讲话、业务知识和先进经验等,加强了续志业务指导。

2.培育了一支素质较高的修志队伍。参加局志编修人员约320人,而修过志的不足10人。全年通过以会代训、系统集中、分片指导和典型引路等培训座谈会20多场,尽快提高编修人员素质。不少参写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有的还带病坚持编修工作。局安监、机务、车辆、运输、客运、货运等处室参写人员在持续不断安全大检查和安全风险管理大排查中,仍按要求完成编写任务。责任编辑在做好督办工作的同时承担原分局、办事处、部门结合部资料收集编写和大事记、续修通讯编发等。

3.营造了一个高品位的修志环境。随着续修工作的逐步深入,参与修志的人多了,懂志、用志的人也多了起来。不少承编单位已不满足只为局志续修供稿,局职教处、军代处、郑州北车辆段、洛阳车务段等借机或修部门志书或把史馆建了起来,也有的站段打算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汇编成册,作为段情教育材料分发等。

四、超越自我,保持一流年鉴品牌

路局年鉴1985年创刊至今经过28年积累,从小16开两栏到大16开精装3栏排版,从内资、中国铁道出版社公开发行到国家正式期刊出版,日臻精美完善,多次获国家级评比最高奖项。荣誉面前,作为史志人,备感压力、动力与鞭策。2012年,我们积极参加路局、机关、办公室各项政治学习和主题活动;参加省、部、市专业学术会提高编辑业务。完成2011年鉴发行、2012年鉴(100万字以上)编辑定稿,向省部市区年鉴、《省情概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河南卷、中央电视台《桥与城》摄制组及省新闻出版局提供资料和上报中国版协年鉴质量抽检及年鉴评比样本资料等工作。在年鉴编校中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1.增强年鉴可读性。一是做“有心人”,广揽信息资源。通过查阅文电、《中原铁道报》、《郑铁政工》等,多渠道、多角度地确保年度重要事项不漏、资料内容准确。如收录“郑州北站获全国文明单位三连冠”“徐鹏获政府特殊津贴”条目等。二是拾遗补缺,丰富年鉴内容。及时做好新成立处室和单位入鉴资料撰写指导。联系未入鉴的城际公司、郑西高铁、石武客专等,弥补资料空档。三是全面“瘦身”,精炼语言表述。有针对性地调整各类目篇幅,规范精练基层单位条目。

2.严把编校质量关。年鉴撰稿队伍流动性大,且人员文字能力参差不齐。尤其35个运输站段中17个单位的撰稿人都是新人,对此我们特别注意加强联系和指导。对编校内容严格把关,严防条目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现象。严格执行编辑自校、互校、专家阅校相结合“三审六校”法。严格审核专业术语、技术名词等,细核图片信息,严防文图不符、张冠李戴、事件错误等“硬伤”。

3.打赢成书时间战。修志不忘编鉴,按照工作惯例超前谋划,穿插编校,集中力量分阶段突破。年初结合省市区上报年鉴及图片要求,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对以往耗时较大的基层单位,改等稿为督稿,4月底各站段稿全部报齐,到10月底基本完成全书编辑,除彩页及索引外全部进入第4次校对。11月中旬完成定稿,12月编辑索引,年末全书定稿付印。

五、志鉴工作难点及我们的对策

1.志鉴组撰稿队伍不稳定。编修队伍中组撰稿人变动频繁,尤其影响修志进度和质量。为此编辑部加强与相关单位和部门沟通,挑选文字水平较高人员承担,若组撰稿人调整必须做好资料交接。

2.撤销合并机构和部门结合部资料落实难。对原局管分局和办事处相关资料的搜集,前期曾走访西安、武汉,因工作量大和人员难定等原因一直难落实。后来编辑部自我加压,将任务分解到每位编辑,明确责任,各自承担相应任务。

3.统一文风难度较大。因参加修志人员数百人,文字功底参差不齐,上报稿件风格差异较大。术业有专攻,整体编辑风格还有待统一。为此我们加强相关业务学习,尽量统一编纂风格,严密改稿上报程序,按规范体例完善。

2013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精品战略、质量第一原则,狠抓局志编修进度和质量。把好政治关、史料关、专业技术关和体例文字关,确保志稿政治观点正确、体例结构合理、特色特点鲜明、内容真实可信。搞好协调配合,加强沟通,力争将失误和缺憾降至最低,继续创造条件努力实现当年年鉴当年出版。

总之,志鉴作为官书和企业名片,是全局信息资料总汇,我们充分认识到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团结奉献,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坚持“忠厚为本,服务至上”,以老黄牛精神,力争多出志鉴佳品,努力发挥志鉴“存史、资政、教化”作用,服务铁路运输生产和企业建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