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拓展方志服务领域 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来源:0作者:时间:2017-08-04分享:

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

经验材料之二

拓展方志服务领域 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办公室

2013319日)

 

2012年,在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坚持在服务中心工作中把握正确方向、在拓展用志领域中提升地域文化特色,着力以方志馆建设为切入点,以构建信息化平台为载体,不断加大对编纂部门志、专业志、行业之、乡村志的指导力度,全市方志工作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在全省用志工作中我市被评为2011年度先进单位;在全省优秀史志成果评奖中我市有16部志书获奖,获奖总数居全省第一。《三门峡市志(1991~2000)》荣获全省优秀史志成果一等奖。《三门峡年鉴(2011)》荣获全国年鉴编校质量特等奖,得到三门峡市人民政府的通令嘉奖。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去年以来,我市在志书编纂、旧志整理和年鉴、月报编辑出版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为三门峡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一是抓好志书编纂及出版发行工作,着力宣传三门峡市特色文化。在编纂《三门峡市志(1991~2000)》中,深入挖掘三门峡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概括提炼出了独具三门峡地域特色的八大崤函文化:即仰韶文化、黄帝铸鼎原文化、砥柱文化、甘棠文化、虢国文化、老子道家思想文化、达摩与禅宗文化和古代崤函战争文化。这八大崤函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概括提炼,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地域特色更加鲜明,更容易以通俗方式向公众展示崤函文化之魅力。二是做好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着力宣传三门峡形象。《三门峡年鉴》在资料收集和编纂工作中,着力宣传三门峡的城市名片:即文化圣地、黄河明珠、天鹅之城、生态宜居,并以其时代性、创新性、开放性、前瞻性的特质,使其真正编纂成让社会各界了解三门峡、创业三门峡、研究三门峡的重要窗口。三是推进旧志整理工作,着力传承弘扬崤函文化。我市出版的《崤函古县志辑汇·晚清(附民国)卷》,荣获全省优秀史志成果二等奖。点校整理清乾隆《直隶陕州志》35万字,并与善本参照比对。渑池县完成3部旧志整理任务,灵宝市整理民国二十四年《灵宝县志》后12册,陕县整理民国《陕县志》13卷。四是成立大事月报科,打造存史资政新平台。全年完成编辑上报、下发《三门峡大事月报》12期,共收录大事2101条,配发照片225幅,刊发资政报告(特载)5篇,总字数达到68.43万字,被《河南大事月报》采用33条、5400字。

二、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全力推进三门峡方志馆建设

二轮修志圆满收官后,我市方志工作开始实现从修到用的战略转移,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三门峡方志馆建设为契机,着力在读志用志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全力推进三门峡方志馆建设,使其真正建成全面展现三门峡地情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场馆。

三门峡市方志馆位于三门峡国际会展中心,是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列入市政协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被列入全市“十件实事”之一,2011年全面竣工,功能总面积4030平方米,可供布展面积2400平方米,是全省目前面积最大的省辖市方志馆。市委书记杨树平对方志馆建设作出批示:“对这些永久性的展示场馆应高标准建设,与三门峡形象协调一致”;市长赵海燕同志亲批解决装修布展经费800万元。

在装修布展工作中,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准确定位。将方志馆定位为市情馆,建成对外开放的三门峡地情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二是精心设计。展馆分为三个展区:史乘华章——主要展示三门峡方志事业基本陈列;崤函溯源——三门峡地情基本陈列,主要展示三门峡建置、历史、人文、地理、资源、文化、民情、人物等;中流砥柱——三门峡党史基本陈列,主要展示三门峡党史发展历程和改革开放、“四大一高”建设新成就。展馆主要采用文字、图片、浮雕、场景再现等纪实手法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方式,全景式展示党史地情风貌,最大限度地提升展示效果,增强观众的震撼力和吸引力。三是实物征集和布展。通过市民捐赠和现场征集等形式,共收集部门志、专业志、行业志、乡镇村志、家谱族牒等百余册,征集各类实物200余件,总价值150余万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布展工作,定于今年518日开馆。

三、扩充容量,拓展功能,实现信息化平台建设新跨越

我市高度重视方志信息化平台建设, 2007年在全省首家建立了省辖市地情网站——崤函网,2010年又率先建立了“地情数据库”,是全省首家实现方志资源共享的省辖市。目前,全市321区全都建立了地情网站,其中渑池县建立的“仰韶今古”网,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县级地情网站。

2012年,根据全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们对“崤函网”进行了全新改版,使栏目设置更为规范、功能更为齐全、信息容量进一步扩大,达到了3000余万字,网站访问总量突破60万人次。同时,我们还将“崤函网”与新建方志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了方志馆文献资料的信息查询、阅览服务功能。三门峡地情数据库已输入市志、年鉴、月报和史志杂志等各类地情书籍1000余万字。市、县两级一轮志书入库数据全部完成,二轮志书入库数据已上报省方志办信息处。

四、准确定位,严格把关,不断加大对部门志、专业志、行业志、乡村志编写工作的指导力度

按照挖掘、整理、宣传、利用地方优秀文化的指导方针,我市持续加大对基层修志工作的指导力度,使修志工作呈现出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繁荣局面。目前,市、县两级精心指导编纂部门志、专业志、行业志、乡村志14余部,涉及教育、军事、林业、群众工作等领域。其中,《三门峡市教育志》80余万字已进厂印刷,《三门峡军事志》40余万字完成送审;《卢氏县公安志》完成征求意见稿20余万字,《卢氏县林业志》完成初稿35万字;《灵宝财政志》《灵宝纪检志》《灵宝粮食志》已出版发行,《灵宝市农业志》《朱阳镇志》正在编纂;《陕县财政志》40余万字完成评审排版印刷;《渑池县群众工作志》完成初稿审阅,《渑池县军事志》完成评审稿,并受到济南军区史志办表扬。《陕县西李村乡志》启动,进入收集资料阶段;湖滨区《北梁村志》出版发行,共计65万字。

五、挖掘资源,创新载体,全方位展示读志用志的社会效果

在拓展读志用志领域方面,我市始终坚持挖掘整理、宣传利用、多元开发和社会效益优先的模式,全景式展示三门峡地情风貌、弘扬三门峡地域文化。一是积极服务 “四大一高”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组织协调宣传、发改、商务、旅游等部门,牵头编写了大型投恰宣传画册《走进三门峡》,供收集各类地图20幅、照片300余幅,组稿7万余字,全方位、立体式宣传三门峡历史文化魅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二是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发挥咨询服务功能。我市认真组织编写《三门峡市情概览(地情知识题库)》和编辑出版《三门峡史志》刊物,以巩固主阵地,弘扬主旋律,聚集正能量,全方位向社会提供方志咨询服务,扩大读志用志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先后为新城区规划部门提供市志文献资料700余万字,为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市政府研究室、市工商联等部门提供方志文献资料500余万字,在服务新区规划、招商引资、撰写经济报告、查证史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立足科学开发,指导县区做好用志工作湖滨区合理开发利用地情资源,成功了引进投资300万元的三产项目;指导卢氏县编写《卢氏投资指南》,先后4次为“卢氏核桃”“卢氏绿壳蛋”“卢氏桑蚕”等特产品成功申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注册商标服务。

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感地方史志工作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与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与广大史志工作者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密不可分。同时,我们在实践中也探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和工作体会:一是围绕中心,依法修志,认真履行职责是基础。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颁布之后,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责明确为八项,其中之一就是“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履行更多的行政职责与社会义务,充分利用地方志资源,多渠道、多形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让更多的人共享地方志研究开发成果。二是站位全局,积极作为,争取领导支持是关键。“有为才能有位”,实践表明,我们只有站位全局,勇于担当,选准选好地方志工作为现实服务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才能更好地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才能不断提升地方志工作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三是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保证。“打铁先要自身硬”,广大方志工作者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多出精品、打造品牌,就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提升自身素质,练就过硬的政治修养、扎实的业务本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状态,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修史编志各项工作任务。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2013年,我们将以这次全省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以三门峡方志馆建设为平台,发扬“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的三门峡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进一步加大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全面开创三门峡方志事业新局面,为实现河南振兴、中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