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河南省志》编纂前期必须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来源: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作者:陈守强时间:2009-02-06分享:

  陈守强

  

  这次培训,本来打算,针对晚起步单位进行基础理论培训。大家知道,去年年终督查结果是,有60个单位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初稿编写任务,占总数的72%;还有23个单位由于起步晚等种种原因还没有完成。但根据许多单位要求和前来参加的人员情况,现在将培训主题作了改变。霍宪章副主任在前面作了《我省修志形势和要求》的重要讲话,李娟和申福领两位副处长结合已经看到的一些省志初稿,进一步讲了《省志条目的布局逻辑与篇目修改》《省志资料的翔实要求与志稿修改》两个专题,这些都是当前省志编纂工作中必须把握的基本问题,也是这次培训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今天我主要针对目前省志工作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谈一些意见,包括对两位副处长所讲问题换些角度再作一些强调。

  一、目前志稿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志稿质量整体上较高:观点把握较好;资料都很丰富;基本掌握了编写方法;文笔普遍较好;文风朴实;三个特色比较突出;立足点都比较高。突出问题有:

  1、对条目把握还不够准确:结合体;志书条目;三种条目。

  2、志稿结构失衡现象较多:章节过小过大;条目大小不均。

  3、归类失当、标题欠精练:内涵外延把握不准;该合未合;该分未分;标题缺乏锤练。

  4、详略把握不准、交叉不周延:

  5、宏观缺项、微观断线、涵盖不全:

  6、记述文体、文字规范方面还有差距:

  二、关于篇目修改问题

  篇目是纲,是框架,是向导,也是志书的逻辑结构;

  1、目前修改志稿首先要审视结构、修改篇目:一级条目是核心,紧扣主题审视结构、确定篇目。

  2、宏观上是否缺块漏项、篇目设置是否失当:科技、新闻、社联、社科、黄河、电影等,有的写了管理未写机构。

  3、三种条目设置是否准确、逻辑结构是否清晰:缺主体条目;把典型条目立为主体条目;主体条目父子平坐等等。

  4、根据分类学原理、内涵外延原理进行分合调整:残联篇目、广电篇目;对机构记述的几种常见方法。

  5、进一步精练各级标题,突出特色,惜墨如金。

  三、关于志稿修改问题

  广义志稿修改应分三大块:一是篇目修改,包括结构、标题;二是文章修改,是从狭义上讲志稿修改,包括章法、文风和资料;三是图表照片。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料问题。

  1、概序系统要精全:篇述章叙节综述齐全精练,语不惊人死不休。

  2、宏观资料缺项要补充:站在三个高度,涵盖市县要全。

  3、微观资料要力求翔实,主线不能断,主项不能缺,要素不能少。

  4、三种条目都必须有翔实内容,不能空设为标题,不能虚写为一段空洞无物的文字,不能上下重复记述。

  5、数据必须以统计数字为准。

  6、图表照片资料搜集、音像资料搜集。

  7、文风朴实,述而不论,文字规范化问题。

  四、关于交叉重复问题

  省志是名副其实的一省巨著,是一个系统庞大的百科文化工程,解决好交叉重复问题是省志编纂重大问题之一。

  1、与首届省志交叉九年问题:原由涉及第二届省志的历史定位和意义:①从上下限看历史定位;②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看定位,邓三个面向,毛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志属狭义文化产品,但将广义文化文字化:观念层,制度层,物质层;③从记述内容看定位:十六大提三个文明,实际上是四个文明,志书要全面记载;④从志书功能看定位:存史、资治、教化。

  2、一般略写,重要的典型事件可以重复,次要的不必。

  3、各部门间互相交叉问题:学校、科研、党务、工会、体制改革、报刊杂志。通力协作,提供方便,主动上门,联合发文。

  4、各部门内部内容交叉问题:详略互见,不能重复。

  5、当然还有和市县志交叉、和外省志书交叉等等。

  五、关于评稿送审问题

  志稿的评审修改,是大幅度提高志稿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程序。总结首届修志过程,在经验不足情况下大多撰稿时间过长,实际上,志稿的评审修改以及后面的总纂定稿、核审校对往往要用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对五年完成这一届省志的安排是:今年要完成送审稿。

  拿出初稿后,承编单位要组织由二三十人参加的正式评审会议,通常采取内外结合、上下结合、方志界与学术界结合的三结合方式,邀请较具权威的专家、行家和方志工作者对志稿进行全面评议。然后要根据评审会精神对志稿进行反复修改,修改好的稿子经过整理,达到齐、清、定要求才能报送审:请单位领导审阅稿子并签字,填写《送审报告》,将送审稿及电脑软盘复制一式两份上报总纂单位。

  需要把握好工作节凑:征求意见尽可能缩时求全,评稿安排紧前不紧后。

  六、关于晚起步单位迎头赶上问题

  (一)组织发动问题。包括建立机构、组建队伍、制定规划、培训人员以及做好其他各项准备工作;五项准备六个落实,即组织准备、思想准备、理论准备、资料准备、技术准备和组织落实、队伍落实、责任落实、培训落实、篇目落实、条件落实。

  (二)领导重视问题。领导是关键。志书官修,修志是政府行为,李铁映同志说修志是官职官责,志书是国情书、地情书,其权威性、重要性不言而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军区司令部和省史志编委、省史志办都发了一系列文件,省长亲任编委会主任,建立了省志承编责任制和督查通报制度。修志中许多单位的根本经验,就是“领导是关键”,俗话说“搞好搞不好,关键在领导”,领导到位,我们具体组织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就快就顺当。

  (三)一纳入五到位问题。李铁映提出的“一纳入,五到位”,把分志编写纳入单位领导的工作议程,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

  (四)篇目设计问题。条目设置问题。

  总的来说,第二届省志采取篇章节与条目结合体,和首届河南省志的篇章节目体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相同之处是在宏观上都是以篇章节分类编排,不同之处是在微观里采取了不同的编排形式。首届省志节下先有概括全节内容的无题小序,然后依横分门类原则用一、二、三、四编列各目,目为实体,目下依时序编写内容,根据需要目下也可以再设子目、小目、细目;第二届省志节下不设无题小序,也不用一、二、三、四作为各目序号,目下尽可能不再设立子目、小目、细目,而是将综合性条目、主体性条目和典型性条目这三种条目不编序号进行一级排列,从面、线、点三个角度来更清晰地展现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这样做,前两种条目与首届省志有一定程度的延续性和可比性,第三种条目则是这届省志适当加强和突出的方面,主要是想突出具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专业行业特色的典型事物与典型人物,使志书体例形式更灵活,内容信息含量更大,检索使用更加方便。

  拟订一份搜集资料和编写志稿的具体提纲,纲举目才能张。

  (五)搜集资料要以篇目为导向。资料是志书的基础,是砌筑志书大厦的建材。资料性是方志的最基本属性,抛开资料特性,任何一部方志也就不成为方志。尽管资料工作实际上贯穿于修志工作的全过程,甚至还可以说整个修志事业都属于资料工作,是一个地情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行业,但对于编修一部志书来说,它是工作前期必须全力以赴的重要程序,也是一个费时费力、繁琐枯燥的工程备料阶段。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料工作一般包括搜集资料、核实资料、整理资料和运用资料等环节。

  这里强调几点:

  (一)搜集第二届省志资料,与首届省志在时空范围上有比较突出的不同之处。在内容时限上,这届省志写22年,时限短、距现在近,各单位档案室的资料,包括年鉴和各种书籍,可能是主要资料,省档案馆的资料相对会少,不像首届省志还要到省外查大量民国资料和建国初期资料;在空间范围上,要求涵盖全省、涵盖全行业与首届相同,但这一届省志比首届要复杂些,搜集同行但不属于本部门直接管理的资料困难较大,尤其在工商企业经济领域,可又必须去做。

  (二)在资料形态上,20多年来,社会各界各种音像资料非常丰富,照片、录音、录像、软盘、光盘等,形象直观,信息含量大,能最生动地反映改革开放的成就、风貌和变化,这届修志不仅要为纸型版省志的图文并茂考虑,更要为多媒体电子版省志和以后的网络版省情信息库准备资料,这是首届修志中最缺乏的资料,希望大家一定重视这一点。

  (三)核实资料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一定要注意对各种数据的核实:一是要以统计数据为准,不能以总结、报告等文书数据为准;二是要注意数据的可比性,正确区分和运用当年价、不变价和可比价;三是要注意综合性数据和分类项数据的一致性,在同一部志书中出现数据相互矛盾就成了比较严重的硬伤。

  (四)搜集资料、汇编资料以及后面的撰写初稿,要想少走歪路,一定要以比较成熟的篇目提纲作导向,也就是说,必须先拟订出比较成型的篇目,目前就是要按照基本篇目把各节下面的条目设置出来,提取或设置条目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资料基础,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有了详细篇目才会有方向有条理,才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按照篇目和章法体例要求去搜集资料、汇编资料,就为撰写初稿奠定了比较省力的坚实基础。

  四、省志的初稿撰写

  (一)要把握好3种条目的不同作用和要求。

  综合性条目主要是从面上反映全节内容,这就需要概括、综合,需要提要勾弦写大势大略,横向要涵盖全面,纵向要依时序写出阶段性(虽然也依时为序,但不必像主体性条目那样详至年月日)。

  主体性条目主要是从线上反映本节某方面内容,这要注意以时为序,不能用倒叙插叙方法,也要注意不能每一段开头都是某某年或某月某日,像是流水账、大事记。

  典型性条目主要是从点上反映本节应记述的有重大影响和能反映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专业行业特色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事、物等,写法具有很大灵活性,但需注意要素必须齐全。

  (二)撰写志稿要注意跳出两个误区:

  一是撰稿以写为主的误区。撰写志稿的本质含义与撰写理论专著、撰写教科书、撰写文学作品等以写为主不同,以前没参加过修志也没出过书的同志,一想要写一部大作往往心里发怵,实际上志稿的撰写是以编排浓缩资料为主,虽然不可能一点儿不写,但写是相对次要的,如果资料齐全准确,就用不着挖空心思地去进行大量写作。上边我说过,如果能按照比较成熟的篇目和体例章法要求搞出一个比较齐全的原始资料汇编,经过删改浓缩,挤去水分,再做些适当的调整,初稿轮廓也就出来了,只是后面的修改还需要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功夫;

  二是撰稿一步到位的误区。邵文杰主任过去提出一个编写志稿方针,就是:大胆写稿,反复修改,慎重出书。未修过志的人,开始承担撰稿任务,总觉心里没底子,无形中产生较大心理压力,试写出点稿子往往丑媳妇怕见公婆,整个初稿久久拿不出来。实际上,撰写志稿想一次就基本成功是不可能的,可以说没有一部志稿不是经过反反复复补充、调整、修改、锤炼才最后趋于完成。有写作、著述经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体会,初稿即使再粗再不完善,只要拿出来,往往减轻一大半心理负担,心里踏实许多。因为有了初稿就有了基础,有了供以补充修改的底盘和蓝本,有了进一步推敲、调整和完善的参照系。所以在把握了基本的体例文风要求和较成熟的篇目之后,就要大胆写稿,工作规划上要尽可能缩短撰稿时间,只有尽早拿出初稿,才能给后面的修改争取到更多时间,才能更好地掌握主动。

  (三)要把握志书的一般体例章法要求:

  一是一般原则:通常说为“事以类从,横排竖写或叫横分纵述”,准确的解释应该是“横分门类,纵分层次,依时序记述”,要求“横不缺主项,纵不断主线”(依时为序,写出发展主线;紧扣主题,反映事物本质;浓缩资料,尽量挤去水分;彰明因果,要用史实说话;大胆写稿,克服心理障碍)。

  二要立足于三个高度:历史高度、全省高度、省志高度。前边许主任已讲过,这里不再重复。

  三要注意解决好交叉重复:归类要合理、把握好一事多记角度、表与述要减少重复、可加一些必要的夹注或脚注。

  四要注意把握好详略:详近略远、详独略同、详结果略过程、详史实略背景、详转折略一般、详主干略枝节。

  (四)把握一般的文风要求:

  一是“现代白话记述性语体”,白话即除引文外不能用文言、半文半白、文白相间;记述性也就是“志者记也”,用记事体,不用论述体。

  二是“述而不论,但可以有画龙点睛式的评论”,也就是不做过多议论、评论和论证,但可以用“较好地”、“正确地”、“错误地”等以表明观点。所谓“不论”,需把握几点:

  不要阐述性、说理性的议论、评论或发挥;

  尽量避免教科书式名词解释,必要的可做注,使内行不觉浅,外行能看懂;

  不要新闻报道式、报告文学式渲染,不夸张溢美,不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语言要简洁、朴实、准确,语气要贯通,要注意去掉原始资料中的总结报告式语气,改变其叙述方法和角度;

  用语要规范,引用书名、法规名、地名、机构名等一般要全称,人物、职务称谓要统一规范,“我国”、“我省”、“我党”等要准确,时间称谓要确切,不能用“今年”、“明年”、“上一个月”等,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等要严格按国家规定。

  (五)试写稿要经过内部修改、主编通改形成初稿。上边所说由浓缩资料经初步调整剪裁而形成的稿子,我们一般称为试写稿。各部分试写稿出来后,先要在内部进行反复修改,通常是自改互改相结合,并要小范围地征求内部同行意见,也可以召开内部评稿会议,根据所提意见反复推敲修改,使初稿实现“能拿得出手”的质量飞跃。经过这样修改的稿子还不能算初稿,还必须经过主编通稿。主编对全部稿子要根据省志统一要求进行通稿,也即贯通全志,使志稿达到通篇浑然一体的要求。在通稿过程中,主编主要要把好“五关”,即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详略关,统一详略,统一文风,使志稿如出一人之手。主编通改后形成的稿子打印成册,才能作为正式的初稿。初稿可以适当详些,因为后面还要反复修改,删略易,增补难。大家可以参看《省志编纂概论》第五章内容。

  (作者为《河南省志》执行副总纂、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省志工作处处长。本文系作者在省志业务培训班上的讲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