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如何提高续修方志质量

来源: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作者:徐嘉涛时间:2008-03-04分享:

  一、强化五种意识

  续修方志,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才能保证工作正常开展。我们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上而下、从部门到社会强化五种意识。

  1、使命意识

  续修方志是一项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事业,起着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不仅有近期的社会效益,而且有久远的社会效益。作为续志工作者,一定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强化使命意识,提高史德修养和业务水平,成为德才兼备的修志人才。历史上不少杰出的史官为我们树立了楷模,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圆满完成自己担负的重大任务,不辱使命。

  2、法制意识

  大力推进方志工作的法制化,通过法律形式来确定政府和修志机构的职能、职责和参与者的责任、义务,有效地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此项工作,制约不能履行责任和义务的机构和个人,让修志尽快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依靠法律法规的支撑和制约,依法行政,使修志工作获得新局面、修志事业获得新发展。

  3、服务意识

  在新的历史时期,方志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服务,为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生产、管理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为之提供全面的、科学的、可靠的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方志的这一功能,决定了方志机构的服务地位,这就要求修志工作者增强服务意识。区史志办在对福山考察、论证、定名之后,就建议区规划部门在绘制福山区城区图时,把福山标注清楚。另外,建议福山区政府将“福山”进行开发,建设成为“福山”公园,使这座历史名山永远铭记在全区人民心中。

  4、精品意识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系。志书是一方经济、社会、历史、人文的总体反映,不仅在当前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可以传诸后世,所以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增强创名志、出佳志的精品意识,要把精品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方志的内容和形式,从来都是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方志要出精品,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因循守旧是没有出路的。

  5、现代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社会的到来,方志信息采集、编辑加工、数据与图形处理、排版及方志应用检索和事务管理等全部走上现代化道路。方志工作者如果不从观念上予以重视,不从素质上加以提高,将很难适应新志续修的客观需要,也必将贻误地方志事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必须增强现代意识,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二、坚持工作“三下”

  资料是志书的基础,基础牢固与否,决定志书的质量高低。因此,要始终把资料收集与运用,当成编纂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整个组织编纂过程中,其总体分为两段:前期,为征集系统翔实资料阶段;后期,为容纳增补漏缺阶段。各段时间不同,侧重点各异,一言以蔽之:坚持工作“三下”。

  1、队伍依靠部下

  续修方志,队伍是关键,其选人标准是:德才兼备,业务能力第一。要不避信友亲朋,只求笔杆过硬;不急于求成,宁缺勿滥,非一步到位,乃逐步形成。我办由8人组成,其中有3位同志是上届修志主编和编辑,是此次修志业务骨干。另3位是借调干部,是此次修志中坚力量。还有两位新同志是大学生,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

  福山区志为小编体制,初步打算设37编,其中有22个单位要写行业志,占全志的60%以上。行业志是区志的支脉。所以,在指导组建行业志班子人选上,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其中有11个单位17人参加过上届修志,都是现区志班子的部属。另有5个单位13人,虽未参与上届修志,他们有写作能力,有文字水平。

  2、草稿成于笔下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编史修志,人是第一要素,资料是第二要素,它决定着志书的质量和生命。所谓“成于”,在此专指“成功”。草稿成功之标准是:横不缺项,竖不断线,资料齐全,行事尽揽。此次修志,死材料多,活材料少。所谓“死材料”,就是1978年后的档案、书刊,年限不长,无社会失散之误。所谓“活材料”,即人们回忆的口碑材料,此次修志活材料极少。不管什么材料,由于认识水平不齐,取舍材料有别,指导人员应严格把关,力求将重要材料一网打尽,多多益善,宁多勿少。功夫要下在集材上,不走“捷径”,不笔下“生花”,运用万字资料,写成千字初稿,把缺材增补完成在草稿编撰之中。水利志的主编是上届水利志的主笔,经验多,动手早,应当说是轻车熟路,笔到稿成。但事业在发展,先进与后进对接。修志者老路好走,新路难行。如,在水利建设上,老是跳不出旧套路:水库工程、拦蓄工程,平塘工程等。就福山来说,过去门楼水库是福山农田灌溉的命脉,占60%以上。1985年后,变农田用水为城市供水,断了血脉。同时,境内中、小型水库因天旱或水库承包后,水价上涨,广大农户使不上,用不起,被迫之下,多数农户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各自承包的土地上打地头井,既方便,又经济。全区农户自打地头井4000余眼,灌溉面积达40%以上。这样的历史资料,政府不统计,水利部门不管,志书若不记,水浇地面积老的数据不能用,真的不统计,上报数据除了胡诌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当草稿出来后,我们发现问题,立即要其增补。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其一是认识上不去,认为地头打井不是政府行为,非现代化,不成体统;其二是工作难作,统计无人管,数据难确定。对这个问题,我们实事求是地补上了这个资料。《福山区水利志》单行本出版后,知情人及百姓阅后说:“焦点访谈,实事细记。”其它分志,专司人员皆与行业执笔者同甘。集材时,专业人员为行业志主笔服务;稿成后,行业志主笔为专业人员服务。毋庸置疑,行业情况不同,人员搭配不齐,不可避免地总有个别专业志草稿报送上来后,不理想、不合格、不满意。其中就体制而言,有总结报告式,有经验介绍式,有辞书课本式,有评议论说式,有新闻报道式,有散文笔记式,夹七杂八,各式纷呈。对此,我们分门别类,避其形式,追其资料,只要材料全,形式可改变。如民政志,局聘退休老民政主笔,专业人员虽跟踪指导,仍为总结模式。区志办专业人员接稿后,对照篇目,认真推敲,列出纲目,深入采访,缺项增之,断线补之,错误改之,体例正之。特别是对80年代后出现的新事物,如福利彩票、民间组织管理、社团登记、扶困解贫、低保救济、弃婴领养等,这些问题,敏感性大,政策性强,既要慎重对待,更需详细记载。全志6万余字,初稿完成,效果尚好。交通志,行业主笔在区志办专业人员协助下,经多次反复,顺利完成草稿,精心修改后,《福山区交通志》单行本业已出版,反响较好。对有些行业,如环保部门、建管部门、卫生部门等,自己完成行业志有困难,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对有人无主笔单位,让单位按篇目提供材料,专业人员协助编写;对无人无力部门,区志办“包办代替”,派员去搜集材料,调查情况,边整边写。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区志办负担是重了些,但掌握了主动权,不会被专业志拖住全志的后腿。

  3、真情就在脚下

  志书记事取材,向来是以文字资料为主。文字资料范围广,内容丰富,有很强的连续性和针对性,是修志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文字资料虽是志书主体,但不一定都是完整无误资料。地方志横涉百科,纵贯古今,一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有很多是没有文字记录的,即使有记录,有时亦不必完全真实与恰当,这就要求我们迈开双脚,深入到广袤的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吸取营养,补充血液,吐故纳新。我们的原则是: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存真求实,挥笔正历史,运毫写春秋。就清洋河和大沽夹河发源地而言,历代《福山县志》皆记载在栖霞翠屏山和海阳的牧牛山,1990年新编市、区志改说清洋河发源栖霞老灵山。这两条河发源地到底在哪?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前赴栖霞和海阳实地考察,结论是郭落山和三海山。因郭落山地处栖霞城西南部,白洋河自西向东流入清洋河。大沽夹河发源于海阳市三海山。三海山水分流三海,为三河发源地:北经大沽夹河入黄海;东南经乳山河入乳山口;西南经富水河入金口。三海山的纬度、长度都高于或长于牧牛山。另如,隆山西县志载有明“龙甲石”刻在哪?无人知道。今年春天,在普查中找到,并予以保护。“虎窠洞”位于福山区台上村北、小天山北麓,洞高4米,宽5.5米,深7.5米,面积30平方米。上有龙王庙,下有清洋河,《登州府志》、《福山县志》皆有记载,旧时春秋季节,敬香者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民国后,庙塌洞堵,无人过问。去年,我们深入实地,与村委会座谈,共议开发之计。今年,该村投资上设施,在洞外水库水面上架起浮桥,供游人览胜、垂钓,盛景火爆。

  三、主编要“三主” 

  编志的实践使我清楚地认识到,一部志书的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端正的思想认识和正确的工作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主编。就我们福山来说,自1131年(金天会九年)建县以来,800多年历史,从明朝万历年间始修第一部《福山县志》,至今成书5部。凡担任县志主编者,皆为官宦仕绅。近一点说,1931年出版的《福山县志稿》是于宗潼主编,于宗潼是清光绪十五年进士,出任四川省劝业道,为饱学之士。我区上部《福山县志》主编柳宗铎,是1959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毕业后一直着力于文字工作,先后在省人事厅、福山县委宣传部等重要部门任职,在国家和省以上刊物发表许多的文稿,是全区大名鼎鼎的“柳大学”。就自己而言虽名不见经传,但30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尤其是第一届修志的骨干。领导确定由我担任主任、主编。我深信,这是领导对自己的器重,也是本人的荣幸。身负历史重任,一定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现实工作负责,竭尽全力做好主编工作,写出一部经得起后人检验的高质量的志书来。我认为,主编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主编要“主管”

  主编要充分发挥统帅作用。有句俗语,众手成志,成在一笔。也就是说要突出主编在修志工作中的主要地位,主编把众多编辑写出的书稿,从体例、文风、修辞等诸多方面统一起来,一挥而就。

  其一是勾勒框架,制订篇目。篇目是志书的大纲,篇目制订得好,志书的质量也高。我们在制订篇目时,我作为主编,先坐下来学习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再找出本区特点,诸如地处沿海,华侨比例高,自古善烹饪,盛产大樱桃,改革开放后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以此勾勒出新志书的框架。我主张志书的篇目制订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也就是先制订出篇目,有个总体设计,再不断修改完善,使其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规律。决不可以整天围绕篇目问题争论不休,为制订篇目一稿两稿,甚至半年一年过去,还没有像样的篇目。

  其二是以主编为中心,全面开展征集资料和编写工作。篇目确定以后,我根据现有编写人员的实际水平和特长进行了分工。编辑人员根据分工,各自为战,各个击破。这时主编不能掉以轻心,高枕无忧,而要定期召开调度会,经常过问编辑进度,对一些重要单位,或者疑难问题,主编要亲自出马。本区产业区工作比较紧张,修志资料迟迟拿不出来,编辑去了几趟,无济于事。这时,我了解了情况,就要亲自“管”。今年4月我亲自到产业园区跟有关领导交谈,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并且让我推荐人材,我就把完成修水利志任务的得力人员推荐给他。该同志上任后,到我办请示,到烟台开发区取经,广泛收集资料,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经过3个月的努力,写出了3.5万字的稿子来。

  2、主编要有“主见”

  作为主编不能马马虎虎,人云亦云;不能只看眼前,要着眼长远,想到未来。这里讲两点。

  其一是“福山”这座山的问题。本区由福山县改为烟台辖区,由山而得名。而现在很少有人知道“福山”在哪里。在这次修志时,我下决心把它搞清楚。据明万历《福山县志》记载,公元1131年(金天会九年)置县。福山在县西北五里,相传刘豫为敌兵所追,避此山获免,叹曰:“真福地也。”因名山,并以名县。”福山,山体是圆形,直径300米,周长千米,海拔45米,虽为一座标志山,但因多年无人问津,而被遗忘。上次修志时,则误将其写为距城之三里处一小山丘,在20世纪20年代,修烟潍公路时夷为平地。为再现历史本来面目,以明后世,我请上次修志的主编柳宗铎先生一起分析,查找原因。我们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并亲自到实地考察,确认“福山”就是现在民间所称的“炮山”。所谓福山,就是旧时烽火台。“福山”之所以不为众人所知,我们分析,其一是刘豫政权只维持了6~7年,时间很短;其二是,刘豫登山只是官方活动,当时只有部分登州府衙官僚陪同,范围很小;其三是年代久远,以讹传讹。另外,“炮山”是20世纪50年代的军事地图所标记,福山旧志未有记载。根据旧志图录标示,除现在的“炮山”外,城附近的山均有标记,但“炮山”的位置县志标记为“福山”,同之,“炮山”就是“福山”。福山确定之后,柳宗铎先生也作了自我否定。因此,我与柳宗铎先生合写了《福山考释》一文在《烟台日报》上发表,以正视听。

  其二是另辟蹊径,边搜集资料边编辑志稿。总结上次修志经验,不能坐等部门志编完,编辑再动手编志。从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看,有的部门在区政府召开会议之后闻风而动,着手开展提供资料工作,有的部门甚至是主要部门却置若罔闻。这种情况可能带有普遍性,各地均有此类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我要编辑边搜集资料,边编辑稿件,绝不能贻误编志良机,即使单位提供的资料比较多,也恐怕不全面,不够用,我们就上来多少编多少,缺者再继续跑材料,加以补充,逐步完善。

  3、主编要“编”

  也就是说,作为主编一定要身先士卒,要亲自参与编写,要加强编志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使自己成为方志学的博士。“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作为志书主编,既要有崇高的思想,过人的组织才能,还要有博大精深的知识,不学无术,定无事功。一要提高素质,多读书。近三年来,我读了《史记》、《资治通鉴》、《方志编纂文论》、《方志学基础》、《方志续修指南》等书,不断充实自己。二要亲自编写志稿,不当甩手掌柜,也不能只顾自己埋头写作,还不能事无巨细必躬亲,而要当好导演,拿出自己的主导意见。我负责编写概述、科技、宗教、附录等。通过编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自己的能力,指导全盘编志工作。

  四、探讨断限问题

  本次修志自1978年到2002年,照此规定,自然地理编可以不写,因为大山、大河、地质、地貌根本没有变化,或变化甚微,方言、风俗等编亦可不写,若是如此,志书就不完善。我记得省志办在2002年威海会议上,方志专家王复兴在会上提出过这个问题。他主张,要把本次修志作为新一轮修志,不是续修,要把上限推到事物的发端。我赞成这个观点,从福山的老志书看,不管是哪个朝代编写的,都是从头开始,不是续修。应该这么看,虽说上次修志才过20年,我们这次若是把1978年以前的事情不写,或是少写都是不可取的。假如说我们成书后,领导看我们编写的志书,有的尚要查找以前的,就说政权编吧,要知道1978年以前的县长,市长等,该书没有,要看第一部志书,我们现在没有第一部,到那时,上哪里给领导去找呢?有些事情,光凭无题小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关于下限问题。要是定为下限到2002年,大事记延至搁笔。既然大事记可延至搁笔,其他编却为什么就不可延呢?我们说这次政府换届是2003年,现在当任的县长、市长等都入不了志,可是他们调整为编委会的主任,等咱的志书出版时,还要找他们争取拨款,试想一下,行吗,这不是给我们自己设了障碍,套上了枷锁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