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工作动态 > 省级动态

王伟光组长在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来源: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时间:2015-06-01分享:

认真落实“一纳入、八到位”

大力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5年4月17日)

王伟光


  现在,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就2014年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2014年,是中国地方志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这一年,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心地方志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2月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将史志编修工作提升至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12月,在澳门大学考察时,向学校赠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等书籍,充分体现了对地方志工作的厚爱和对志书价值的肯定。李克强总理4月就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的召开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11月,就《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出版再次作出批示,要求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志书总结的汶川抗震救灾经验,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刘延东副总理4月与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部分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地方志工作提出明确要求;11月,就指导小组上报的《当前全国地方志工作和事业发展情况报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住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好形势,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地方志事业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重要讲话、重要批示,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为地方志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一、2014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年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成功召开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研究确定地方志事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大力推进《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拟订和报批工作,科学绘就发展蓝图;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力做好《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出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凸显方志的存史资政价值;积极推进国家经济欠发达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中国地方志精品工程和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全力打造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确保二轮修志任务高质量完成;重点依托中国地方志学会和《中国地方志》期刊,全面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和学科地位;着力抓好指导小组办公室制度建设,逐步实施国家方志馆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总体来看,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始终围绕地方志事业发展实际和需要,积极作为,推进工作,但依然重任在肩,还需继续努力。

  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其中,以下方面成绩显著:

  (一)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扎实到位。全国各地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和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行动快、范围广、领悟深、效果好。黑龙江、山东、陕西、新疆等省区政府领导作出批示,大力支持地方志工作。辽宁、吉林、山东、湖南、宁夏等省区召开地方志工作会议,省领导出席讲话,传达贯彻精神,总结部署工作。天津、福建、湖北、四川等省市由政府出台文件,推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二)修志工作取得新进展。二轮修志再结硕果。全国二轮志书规划5900多部,2014年出版350多部,累计出版1900多部。广东省全面完成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吉林、上海、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宁夏等省区市,二轮市县两级志书编修任务完成过半,其中个别省区今明年内可全面完成。吉林、安徽、山东、湖南、四川、宁夏等省区,二轮省市县三级志书编修任务完成过半。西藏自治区借兄弟省市修志援藏东风,修志进度加快。

  部门志、行业志、专题志编修丰富多样。一年来,出版部门志、行业志、专题志540多部,累计出版23000多部。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上海、福建、山东、湖北、四川、甘肃、青海等省市以风景名胜、特色风俗、地方特产、重要工程或重大事件为内容,编纂出版了各具风格的专题志。

  乡镇志、村志编修有序展开。一年来,出版乡镇志、村志210多部,累计出版4300多部。山东省地方史志编委会制定《关于做好乡镇村志编修工作的意见》,推动全省有条件的乡镇村开展修志工作。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做好乡镇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启动全省乡镇志编纂工作。山西、湖南、陕西等省通过编纂乡镇村简志,引导全省乡镇村志编纂工作。

  志书质量建设稳步推进。各地十分重视志书质量,通过严格志稿评议、审查验收、质量评估等制度,采取制定编纂规范、编写编纂手册、建立评审专家库、开展质量建设年、举办优秀志书评比活动等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志书编纂质量。

  (三)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一年来,全国新创刊省市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390多种,编纂出版2300多种。北京、上海、安徽、广东等省市实现三级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吉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重庆、四川、云南等省市地方综合年鉴覆盖率达80%以上。《上海年鉴》《江苏年鉴》英文版影响力不断扩大。各地加大指导和规范年鉴编纂的力度,采用集中审读、逐级审查等方式,不断提升年鉴时效性和编纂质量。

  (四)旧志整理工作整体推进。一年来,上海市、江苏省、四川省分别开展《上海府县旧志丛书》《江苏历代方志全书》《四川历代方志集成》整理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分别启动《黑龙江旧志》《山东历代方志集成》《河南历代方志集成》《陕西历代旧志文库》整理工程。截至年底,全国地方志系统整理出版旧志累计2400多部;广东省率先整体完成全省旧志整理工作。

  (五)信息化和方志馆建设稳步开展。网、库建设水平逐步提升。一年来,全国地方志系统新建网站、网页150个,累计建设网站、网页1000多个。山东、广东等省实现地情网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湖北、陕西等省区实现地情网省市两级全覆盖。吉林、江苏、广东、广西等省区利用移动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读志用志服务。各地加快志书、年鉴、地情资料等地方志成果数字化速度,不断完善地情资源数据库。

  方志馆建设步伐坚实。一年来,全国新建省级方志馆2个、市县级方志馆49个,累计建成方志馆370多个。河北、山西、福建、广东、海南、四川、青海等地的省级方志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运行中的北京、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山东等省级方志馆,不断丰富馆藏,向社会公众开放,展示地情、提供服务。

  (六)服务中心工作成效明显。一年来,北京、山西、辽宁、上海、安徽、河南、湖北、广东等省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志工作机构深入开展地情研究,编辑资政刊物,编写志书干部读本或地情书籍,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海南省史志办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联合开展“海南与海上丝绸之路”课题研究,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解放军、武警部队史志机构积极服务国防建设。各地积极参与规划编制、旅游开发、教育研究、环境治理、人口控制、历史文化遗产发掘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北京、内蒙古、江苏、安徽、甘肃等省区市依托地方志资料,与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合作,深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地方历史文化。

  (七)地方志理论研究收获新成果。各地通过举办学术年会、理论研讨会或方志论坛,设立地方志研究课题,组织优秀论文评选,编辑出版论文集,努力推动地方志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研究和工作管理研究。一年来,全国地方志系统共发表志鉴论文10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论文集40多部。

  (八)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实施力度加大。一年来,北京市将以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编纂许可,纳入政府行政审批目录清单。四川省地方志编委会与省人大联合召开座谈会,编委会机关执法人员申领执法监督证,规范依法行政活动。江苏省、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分别下发通报,对二轮市县志编修进行督察。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与省委督察室、省政府督察室,联合对二轮省志编纂工作开展督察。福建省地方志系统联合开展地方志法规宣传月活动,营造依法治志的社会氛围。

  (九)地方志队伍建设日益加强。一年来,各地不断完善学习制度,拓展学习方式,通过专题培训、举办讲座、与高校联合办学、出国出境考察学习,提高地方志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改善队伍知识结构。通过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如浙江省在全省开展“最美方志人”宣传教育活动,云南省对从事地方志工作30周年的人员进行表彰,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

  一年来,全国地方志工作成绩令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强力推动,离不开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和积极参与,离不开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精心筹划和艰苦奋斗。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向党中央国务院、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国地方志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地方志工作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地方志事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基层地方志工作基础普遍较为薄弱;部分地区和部门对地方志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法规规章落实不到位,机构不健全,编制、人员和经费不到位;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结构不尽合理,创新意识不够,素质亟待提高;二轮省志编修速度缓慢,年鉴编纂管理体制还未彻底理顺;理论研究水平整体不高,学科建设亟需加强,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有重点、有步骤地努力加以解决。

  二、当前地方志工作的总体要求

  当前做好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以及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指导小组五届二次会议工作部署,切实做到“一纳入、八到位”,即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坚持依法治志,狠抓质量建设、理论建设、队伍建设,为构建以地方志编修体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打好基础,大力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国地方志事业面临着大好的时代氛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地方志事业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发展再上新台阶,永葆春天气息,关键是贯彻落实好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概括地讲,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的灵魂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总体要求就是做到“一纳入、八到位”。

  “一纳入、八到位”是刘延东副总理在与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部分代表座谈时明确提出来,并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中作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基本经验加以强调的。全国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深入领会其重要意义,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并在实际工作中抓好全面落实。

  (一)充分认识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重要意义

  要增强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深刻认识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重要意义。

  一要从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和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的高度,深刻认识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明确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希望地方志事业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更大作用。根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提出了到2020年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部署了今后五年地方志工作的主要任务。贯彻落实好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和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头绪多、任务重。必须抓住“一纳入、八到位”这个“牛鼻子”,才能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也只有抓住这个“牛鼻子”,才能抓好落实,才知道缺项在哪,困难在哪,办法在哪。

  二要从建设法治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志的角度,深刻认识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地方志工作来讲,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着力点,就是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具体体现就是切实做到“一纳入、八到位”。《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责任、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工作职责,以及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地方志工作的权利义务。“一纳入、八到位”工作要求与《地方志工作条例》在精神实质上是高度一致的,是《地方志工作条例》各项规定的总体凝练和深化。认真落实“一纳入、八到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深入推进地方志工作法治化的具体行动,也是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必然要求。

  三要从争取党委政府更大支持、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层面,深刻认识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重要意义。“一纳入、八到位”是从地方志事业发展现实需要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提出来的,是对解决好地方志工作具有普遍性、关键性问题的高度概括,切中实际,具体明确。要真正重视地方志工作和切实解决有关困难,就必须按照“一纳入、八到位”的基本要求,逐条逐项落到实处。我们在调研地方志工作中发现,凡是对“一纳入、八到位”贯彻落实得力的地方,党委政府就重视,机构就健全,制度就规范,人财物就有保障,实际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成果就显著,工作也就生机勃勃;凡是“一纳入、八到位”贯彻落实不得力的地方,工作就比较滞后,甚至机构都不健全。因此,“一纳入、八到位”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着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水平,是检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是否重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标准。

  (二)抓实抓好“一纳入、八到位”的全面落实

  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工作要求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坚持全局视野、问题导向、创新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一要准确把握“一纳入、八到位”的精神实质。“一纳入、八到位”, 表述虽短,但内涵极其丰富,既有目标,又有要求;既有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又有对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地方志工作者的要求;既有对事业发展的全局规划,又有开展工作的重点举措。既是对修志经验的新总结、修志规律的新认识,对地方志事业发展形势的新把握、发展难题的新判断,也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地方志事业改革创新的新适应。既体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和担当,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思考和谋划,也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精髓和全面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牢牢把握,惟其如此,才会产生出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要努力提升“一纳入、八到位”的影响力。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地方志工作机构对“一纳入、八到位”的认知程度、知晓范围,直接影响着落实情况。要搞好全员培训,使地方志工作者尽快认识、全面掌握“一纳入、八到位”工作要求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做到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采取多种手段,持续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期望、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制定实施的新动态、地方志工作机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新举措、地方志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地方志工作者投身现代化建设的新事迹,使社会各界了解“一纳入、八到位”工作要求,了解地方志工作和方志文化。尤其是,要主动向各级领导请示汇报“一纳入、八到位”落实中的相关问题,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实践证明,对“一纳入、八到位”宣传普及工作做得越好,地方志工作开展就会越顺利。

  三要大力弘扬方志人精神。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做好人的工作,关键在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地方志工作是坐“冷板凳”,但是方志人要有热心肠,要热爱地方志事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更要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要以极高的事业心,使“冷部门”热火起来。要明确什么是地方志工作、什么是地方志事业、为什么从事地方志工作以及从事地方志工作的意义、地方志事业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等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就不怕坐“冷板凳”,就能坐得住“冷板凳”,就能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献身地方志事业,忠实记录历史,多出优秀成果。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修志探索历史规律,总结历史智慧,为未来发展服务,也才能以有为谋有位,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真正落实“一纳入、八到位”。

  四要积极推进依法治志。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思考谋划“一纳入、八到位”的贯彻落实。要建立健全以《地方志工作条例》为主体、地方法规规章相配套的完备体系,争取地方志工作进一步立法,坚持依法修志、用志、管志。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依法对地方志工作进行督察,发现有落实不到位的,就依法补齐补强,纠正执行不力和违法行为。要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依法履行领导职责、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组织实施和管理、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支持地方志工作的法治化工作格局,切实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事实上,我们只有举起依法治志的大旗,运用好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我们的话语才会更有力度,腰板才会更硬气,宣传落实“一纳入、八到位”才会更有底气。

  五要切实干出成效。做工作贵在抓实,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任务一经确定,要求一旦提出,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推进,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首先,希望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刘延东副总理提出的“一纳入、八到位”总要求,严格执行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确保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做好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确保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与其有效履行职能、顺利开展工作的要求相适应;确保解决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遇到的实际困难,为他们全身心投入地方志事业创造良好条件和优质环境。

  其次,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围绕“为谁修志、修什么志、怎样修志”这一根本问题,坚持正确方向、履职尽责、真抓实干,以修志编鉴为基础,统筹兼顾理论研究、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旧志整理等工作。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合力,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切实可行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努力实现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再次,真正落实“一纳入、八到位”,要充分认识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统筹兼顾、全面落实,不能取其一面、不及其余。“一纳入”,就是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这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地方志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保证地方志事业持续繁荣的必要条件。“八到位”中,认识到位是前提。只有认识到位,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者自重自爱,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工作才能打开局面。领导到位是关键。只有党委政府重视,地方志机构领导高度负责,有政策支持,才能解决地方志工作机构设置、人员待遇、队伍稳定等问题,事业才能快速发展。机构到位是基础。只有设立专门固定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才有依托,事业发展才有稳固的根基。编制到位是基本。地方志编修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保证人员编制,配齐配强队伍,才能更好地干事创业。经费到位是保障。有充足的经费投入,事业发展才有保障,才能拥有强劲不竭的发展动力。设施到位是保证。办公用房、方志馆、数据库等设施设备是修志编鉴和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宝藏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完备,才能更好地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才能充分满足社会各界的文化需求。规划到位是指针。制定出科学、有前瞻性的规划,才能避免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保证事业发展健康有序前行。工作到位是目的。只有把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努力提供更多更优秀的方志文化成果,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才会增强,社会地位才能提高,才能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更多关心和更大支持。总之,“一纳入、八到位”只有全部落实、齐头并进,才能有力促进地方志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部署

  下一步要着力完成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和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指导小组五届二次会议精神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地方志系统的首要任务仍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批示、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指导小组五届二次会议精神。要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研讨与专题辅导相结合等方式,开展主题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学习,增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热爱地方志事业、献身地方志事业、干好地方志事业的决心与信心;培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担得起使命的意志品质。通过学习,确保充分认识到地方志事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到做好地方志事业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毫不动摇地做到地方志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修志主线,努力编修优秀方志成果

  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实施好国家经济欠发达地区志书出版资助工程,推动各地二轮修志工作协调发展。开展好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策划好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继续加大对部门志、行业志、专题志、乡镇村志编纂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推进国家精品志书工程,建设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努力推出一批优秀志书。做好《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出版及经验总结工作,开好志书首发式,提升地方志工作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认真组织有关学科专家学者,与相关部门机构沟通联系,开展中华一统志编修可行性研究。

  要加快推进二轮修志工作。二轮修志已进入攻坚期和收获期,规划任务已经完成的地区,要认真总结首轮、二轮修志经验教训,做好三轮修志启动前的准备工作;规划任务未完成的地区,应倒排工期,尤其是省级志书编纂要制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确保按时完成任务。继续做好二轮修志试点总结工作,为顺利启动三轮修志工作提供借鉴。加强与香港、澳门地区及台湾地区史志编修机构的联系交流。继续鼓励、规范、指导社会力量参与修志,提升修志的社会关注度、参与度。

  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开展质量建设的好思路好做法,创新志书评议和审查制度,将精品意识贯穿于志书编纂出版的全过程,创造出更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名志佳作。

  (三)继续做好年鉴工作,创造更多更优秀的年鉴精品

  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着手制定《地方综合年鉴工作管理规定》,完善年鉴工作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建立健全年鉴编纂评议机制,逐步推广年鉴出版前的审读制度。开展全国年鉴质量建设试点工作,推介先进编纂经验。适时启动国家精品年鉴工程,努力推出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年鉴。充分发挥中国地方志学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和各地年鉴社会团体的作用,推动年鉴理论研究。继续办好《中国地方志年鉴》,更好地为保存地方志工作文献、交流地方志工作信息发挥作用。

  各地要继续高度重视年鉴工作。没有理顺地方综合年鉴工作管理体制的地区,要严格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争取本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做到地方综合年鉴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做好县级地方综合年鉴启动工作,努力扩大本地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覆盖面。密切与专业年鉴编纂机构的联系,加强对专业年鉴编纂的业务指导。

  (四)大力加强资料建设,推进地方志资料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要进一步加大依法征集地方志资料的力度,建立地方志资料收集、保存、管理、使用制度。进一步完善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规范资料年报工作,提高年报资料质量。进一步运用社会调查、口述史等方法,大力拓展资料搜集范围和渠道。探索建立专题培训和研讨制度,培养一批地方志资料搜集、研究方面的人才。继续鼓励对资料建设进行探索,逐步建立能够全方位适应地方志编纂、地方志事业发展和方志文化建设需要的地方志资料保障机制。

  (五)积极推进旧志整理工作,保护好中华优秀文化遗产

  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更大支持,有计划、高质量地集中整理本地历代方志。要多方收集留存的旧志孤本、善本,花大力气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要分类整理旧志资料,做到古为今用。要加强与海外藏书机构的联系,积极稳妥地开展海外藏中国旧志的引进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要继续做好中国地方志善本数字化项目,积极推动旧志数字化建设。

  (六)加大对地方志工作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更好地发挥网、库、馆的平台作用

  要进一步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做好中国方志网建设,稳步推进中国方志网与各省方志网联网工作。各地要积极推进省、市、县三级地情网站改造升级和联网工作,加快地方志成果数字化进程和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全国方志资源共享。

  要进一步推进方志馆建设。认真谋划国家方志馆建设工作,加大馆藏图书资料的搜集整理力度,争取早日正式开馆。已建成开放的各地方志馆,要积极开展收藏、借阅、展示、交流、咨询、研究等基础工作,逐步将方志馆建成地方志和地情资料收藏展示中心、地情研究咨询中心、地方文化对外交流中心,建成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科学推动数字方志馆建设,为实现方志馆资源共享打好基础。

  (七)高度重视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添砖加瓦

  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适时启动以《中国地情报告》为主体、《中国方志发展报告》《中国年鉴发展报告》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地方志文化工程,发挥地方志资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加强与各类媒体的合作,加大对地方志工作、地情信息和方志文化、地域文化的宣传力度,满足社会各界对方志文化资源的需求。继续编辑信息简报、编写地方史和地情书籍、开展专题研究,为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大力推动地方志成果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八)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要深化地方志理论研究。继续加强方志学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法学等学科的关联性研究,积极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充分发挥中国地方志学会的平台作用,做好学会及其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办好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中国地方志学会城市区志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和方志论坛。认真组织优秀方志学术成果评奖活动。不断加强对方志期刊工作的指导,大力推进《中国地方志》名刊建设。

  要逐步构建较为科学的方志学学科体系。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研究制订方志学学科建设规划,增强方志学理论研究的科学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组织编写方志学、年鉴学通用教材,编制年度方志论文索引,撰写研究综述,完成《方志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争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力争设立方志学专业,招收、培养方志学研究生。争取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培养方志学高端人才,提升方志学的学科地位。

  (九)深入推进依法治志,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志,完善地方志法规规章体系。没有制定或正在制定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的地方,要力争早日出台;已经出台的,要抓好贯彻落实。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法》立法可行性研究,提高地方志工作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推动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法规规章相配套的制度体系,推动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的贯彻落实。继续做好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宣传工作,加大普法力度,营造依法治志的良好社会环境。

  (十)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继续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全国地方志工作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定期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情况,对地方志工作中涉及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及时请示。指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统计工作,办好《中国方志通讯》,发挥好指导小组参谋和助手的作用。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履职尽责,抓好各项工作的督促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地方志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一)努力做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工作,科学谋划地方志事业发展

  目前,《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正在履行报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程序,要按照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积极争取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一旦出台,各地要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抓紧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地方发展规划。各地要继续争取本地党委政府支持,系统总结本地区“十二五”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认真制定“十三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并争取以政府名义印发或转发。同时,争取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任务之中。

  还需要强调的是,地方志工作已被纳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名优工程建设之中,与社科院报刊出版馆网库和学术评价合称“八名”工程。指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名优工程建设要求制订好规划,做好地方志工程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十二)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大队伍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对地方志工作机构新任负责人和省市两级志鉴业务骨干的培训。建立国家方志和年鉴专家库,选拔一批方志和年鉴专业领军人才。鼓励和支持地方志工作者接受继续教育。鼓励各地各部门地方志工作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活动,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要积极与编制部门沟通协调,妥善解决好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定位问题。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合作,开展好第三次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光阴似箭,时不我待,转眼间2015年已经过去3个多月了。顺利实现地方志事业发展宏伟目标,圆满完成下一步地方志工作计划,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落实“一纳入、八到位”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志,进一步弘扬方志人精神,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全力推进地方志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