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工作动态 > 省级动态

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霍宪章在河南省年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时间:2010-05-31分享:

提高认识 提升水平

努力做好全省综合年鉴编纂工作

——在河南省年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霍宪章

(2010年5月19日)

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霍宪章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县级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0]13号)精神召开的。这次会议规模较大,省辖市史志办(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年鉴工作的同志及县(市、区)史志办的负责同志近3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在美丽的濮阳召开,得到了濮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海鹰同志多次过问此事并和有关秘书长到会指导。特别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李富强同志到会亲临指导我省史志工作,对此我们深表敬意和感谢。同时,濮阳市史志办全体同志在孟晋主任的带领下为此次会议的筹备、服务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也一并感谢。会议期间,濮阳市史志办、郑州市中原区史志办、许昌禹州市史志办、洛阳市宜阳县史志办分别介绍了各自年鉴工作做法和体会,给大家很大启发;王中华副主任、中州古籍出版社社长助理王小方同志及方志出版社陈颖同志分别就年鉴编纂理论和编校质量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培训辅导;与会同志专心致志、精力集中,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其间还召开了18个市史志办主任座谈会,李富强副秘书长还深入进行了调研,为会议丰富了内容。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办公厅《通知》精神,为提升年鉴水平,切实做好全省综合年鉴编纂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要以科学态度估价我省年鉴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我省年鉴编纂工作从1984年开始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至2002年省年鉴协会成立,这一时期是我省年鉴事业的起步阶段。自1984年《河南年鉴》创刊以后,《郑州年鉴》、《开封年鉴》、《郑州铁路局年鉴》、《河南教育年鉴》、《周口年鉴》、《濮阳年鉴》、《黄河年鉴》等陆续出版。年鉴作为一种地情信息载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二是省年鉴协会成立至2006年《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这一时期是我省年鉴事业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个时期也是出版种类较多的时期,全省各类年鉴发展到110余种。不仅有地方综合年鉴、行业年鉴、专业年鉴,而且出现了包括企业在内的企业年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三是《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至今,我省的年鉴事业和年鉴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县(市、区)综合年鉴工作进一步扩展,最近又增加了《河南军事年鉴》、《河南司法年鉴》等行业年鉴,县级综合年鉴和行业年鉴有继续扩展之势,年鉴事业日趋兴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纵观近30年来全省年鉴发展情况,总体来说是好的,成绩是突出的,应予充分肯定,主要表现在:一是成果丰富。截至去年,全省各级各类年鉴已经发展到120余种。其中,全省地方史志机构共出版综合年鉴85种,占全省市、县总数的48.2%。18个省辖市均编纂了本级综合年鉴。省史志办主办的《河南年鉴》是80年代初在全国最先创刊的省级地方综合年鉴,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称号。一个阶段有一个跨越,在去年全国版协评奖中,我省年鉴有14部获奖,其中《河南年鉴》荣获最高的综合特等奖和三个单项一等奖。二是服务开发成效显著。全省各级史志机构广开思路,努力开发志鉴资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受到普遍认可。全省史志机构创办的月报或月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作为年鉴工作的延伸,开创了史志工作新领域。目前全省共有11个省辖市、38个县区开展了大事月报或月鉴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三是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年鉴编纂人才队伍。全省广大修志和编鉴工作者以崇高的使命感,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默默耕耘,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逐渐成为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能够胜任地方志工作的专业队伍,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年鉴工作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四是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年鉴工作体制机制。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省年鉴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逐渐形成了政府主管、地方志主办、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年鉴编纂工作体制机制,从组稿、编稿、送审、排版、校对,到出版印刷,乃至到对外发行,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体制机制,为年鉴工作更迭不断、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志们,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较明显的有:全省年鉴工作发展不平衡,总的来说,豫西北较好,豫东南较差;市级年鉴全部出版,水平普遍比较高,而县(市、区)年鉴仍有50%未出版;年鉴质量虽然在不断提高,但要达到真正高质量、高品位还需要一个过程;年鉴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差距,需要不断加强;对年鉴工作的实践总结不够,年鉴理论学术研究欠缺;年鉴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才能促进全省年鉴事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要进一步提高对年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一,编纂年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方志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早在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地方年鉴作为地情信息的一种载体,是科学的权威性资料著述,其外延宽泛、内涵丰富,它本身就具有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功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方综合年鉴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第二,年鉴作为按年度出版的权威性、资料性工具书,为社会及各级领导干部提供咨询服务。由于年鉴是一个地区或部门最新的综合信息载体,能够及时地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综合信息,对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有效避免失误和盲动,提供历史和现实的地情资料数据和建议,为发展经济提供资源信息和经验启示,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同时,年鉴在积累先进文化成果,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提高干部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是《地方志工作条例》法定的一项地方志机构的基本任务。《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这就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界定了编纂年鉴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年鉴编纂工作是我们史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对于我们所从事的地方志事业,在“存史、资政、教化”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第四,编纂年鉴是修志工作连续性的重要保障,也为志书的不断续修奠定坚实基础。《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综合年鉴是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这就非常明确地界定了编鉴和修志的关系问题,编纂年鉴是续修志书的有益补充,可以有效弥补志书出版周期长、信息迟的缺陷,为社会及时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综合信息,同时为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工作准备资料和补充参考。

  第五,把年鉴工作作为全省史志事业一项重要任务之一,是我省史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省作为全国二轮修志试点省份之一,二轮修志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再有两三年时间基本可以完成,编纂年鉴就必然地成为史志机构特别是率先完成二轮修志任务地方的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这对于史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史志机构和队伍,必然产生积极的作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指出“年鉴工作已经成为地方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地方志工作新的生长点”。会议还对今后的年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推动地方综合年鉴工作的开展”。我们召开的这次会议,既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通知》精神的一次会议,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会议和重大举措,从根本上是把《地方志工作条例》落到实处,依法修志的基本要求。

  三、要不断提升年鉴编纂质量和水平

  评价一部年鉴价值的高低,考察年鉴工作者业绩的大小,一条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看年鉴的质量如何;我们编纂的年鉴能否得到认可和赞许,年鉴事业能否兴旺发达,也要看年鉴的质量怎么样。因此,无论怎样强调年鉴工作质量问题都不为过。这些年来,各地史志办和年鉴工作者也都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从设计框架、征集稿件,到编辑加工和出版印刷,始终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年鉴编纂的全过程。从总体上看,全省地方志系统编纂的年鉴质量是好的,是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年鉴质量本身具体讲,个别年鉴框架设计不尽合理、不能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当地特色,记述表象化、浅层次化,对信息资料的挖掘不够深入,等等。我们不能满足于对质量意识的表面认识和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要深刻认识并切实抓好年鉴质量建设。

  年鉴质量建设是史志部门的一项系统工程,内涵相当丰富,要求也相当高,要不断增强质量意识,真正把年鉴质量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质量建设,推动全省地方志系统多出精品年鉴;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规范,推进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做到逐年连续单独编辑出版;要提高有关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力求年鉴编纂体现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年度特点,做到政治观点正确、内容全面具体、资料翔实可靠、文字流畅精炼,真正使我省年鉴编纂质量有新的提升,同时也要解决好年鉴工作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条件的改善,为年鉴工作更好开展提供支撑。

  四、要大力推进年鉴资源的开发利用

  修志为用,编鉴也是为用,用于存史、用于资政、用于育人,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只有服务社会,惠及民众,年鉴才能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会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力。年鉴作为年度地情资料性文献,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当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发展的基本面貌和历史脉络。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拓展年鉴工作思路,加大年鉴开发利用力度,努力在如何利用年鉴资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上下功夫,让年鉴进一步走向社会,彰显年鉴自身价值,提高年鉴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我们要树立服务理念,这种服务理念不仅仅对已完成现有年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更要贯穿于年鉴编纂的全过程之中,要从框架设计开始就要在年鉴的可读性、实用性、适用性上下功夫,注意拓宽与深化对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反映广度和深度,如实记述各项事业的成就、动态及存在的突出问题。重视人物和人文关怀,关注民生,尽可能详细记述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况,如环境质量、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工资、物价、住宅、消费、娱乐、卫生保健等,提高年鉴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使年鉴真正成为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从而使年鉴所蕴含的信息价值能够比较容易和自然地发挥出来,真正为现实服务、为大众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河南的“两大跨越”和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服务,体现史志整体工作的价值所在。

  五、要高度重视年鉴理论学术研究工作

  日益丰富的年鉴编纂实践,推动着年鉴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反过来,不断深化的年鉴理论研究,也指导着年鉴编纂实践的创新和发展。经过近30年的年鉴编纂工作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理论学术成果,我们还要不断继承前人和深化理论研究,不断总结年鉴事业发展规律、年鉴工作规律和年鉴编纂程序规律,规律是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石。

  各级地方志和年鉴协会、学会,要围绕学科建设及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及时组织各种理论研讨和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年鉴队伍的编纂水平和理论学术水平,营造良好的理论学术研究氛围,推进理论研究发展和学科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年鉴实践总结不够,理论学术研究欠缺的问题,为全省年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从事年鉴编纂工作的同志,也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把实际工作中的作法、体会、经验上升到理论这个层次,加以认真总结,把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实际工作要做好,学术交流也要做到家,理论水平也要提到位,这样才能切实把年鉴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好,年鉴工作的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六、加大年鉴编纂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

  年鉴编纂人才队伍建设是史志事业、特别是年鉴事业的长远和根本性建设,是做好年鉴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实施人才强业发展战略,把年鉴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来抓。

  年鉴人才队伍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年鉴供稿层次,主要是省直、市直、县直各单位各部门提供基础资料信息的撰稿人员;二是各级年鉴编纂层次,主要是省、市、县综合年鉴编纂室加工稿件人员;三是各级综合年鉴主编、总纂人员,主要是指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的主编和总纂人员。这三个层次的人员虽然分工各有不同,任务要求各有差异,但总的工作目标是共同的,就是要把各级年鉴编出高水平,都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都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如果水平有限,年鉴的质量就难以保证。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年鉴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水准,重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编纂方向;重视对业务的学习,以适应年鉴编纂工作的需要;重视工作实践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水平;重视同志之间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编纂水平。

  要提升年鉴水平,必需提升年鉴人才队伍水平,要提升队伍水平,首位是要提高学习水准。清代学问大家王国维对学习提出过三个境界:一是谈目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谈过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谈结果,“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水平来源于持之以恒的学习,质量来源于精益求精的实践,希望大家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把我省的年鉴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一个新高度,把队伍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队伍,以适应年鉴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七、以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年鉴编纂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级政府要把年鉴的编纂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切实实落实好国家对地方志工作“一纳入、五到位”的总体要求。这既是年鉴工作重要性的要求,也符合《地方志工作条例》的精神。省政府办公厅《通知》强调指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要求高,各级政府及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经费保障,认真抓好编纂工作。

  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综合年鉴编纂工作机构,建立健全编纂委员会和编辑部;要加强队伍建设,注意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编纂工作,稳定编纂人才队伍,提高编纂人员素质;要切实保障编纂工作条件,将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编纂工作尚未启动的地方,要制定工作计划,确保本年内全面启动,对于推进年鉴工作不好的地方,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解决存在的问题,凡没有启动年鉴工作的县(市、区)今年都要启动。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和省辖市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县级综合年鉴编纂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开展专项督查,每年年底都要切实做好年终督查,确保全省综合年鉴编纂工作顺利开展。全省各级地方史志机构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通知》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地方综合年鉴工作,努力使全省综合年鉴编纂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同志们,我们所从事的地方志事业正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良好发展时期,年鉴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年鉴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并面临难得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以进一步做好全省综合年鉴编纂工作为突破口,推动全省年鉴事业朝着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方向奋勇前进。

  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