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工作动态 > 省级动态

当前更要高度重视质量问题——许还平主任在省市县两级续志质量研修班上的讲话

来源: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时间:2007-10-18分享:

  今天,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和省地方史志协会在这里共同举办全省市县两级续志质量研修班。为什么办这个班?我想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志书的根本属性所决定。志属信史,服务当代、垂鉴后世,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二是我省当前续志工作的情况所决定。从我省现在已经出版的二届志书来看,绝大多数志书是合格的,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但还谈不上高质量。特别优秀的精品佳志很难说有;个别志书因为审核校对把关不严,甚至成为不合格产品。因此,质量问题必须引起全省地方史志系统的高度重视。今年三月底到四月初,中指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和中指组秘书长田嘉到我们省志办和开封、新乡视察,对志稿的质量非常重视,作了许多重要指示。他们的讲话已经发表在《中国方志通讯》上,可能大家已经见到,希望认真学习贯彻。在此,我结合当前河南续志工作的实际讲几点看法,算是这次会议的开场白。

  一、正确把握进度和质量的关系

  没有进度就没有质量,没有进度的安排,就没有整体规划的实现,因此进度必须强调。但只抓进度,不抓质量,不仅会做无用功,而且还会贻误后世、造成很坏的影响。进度和质量在不同阶段,二者之间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但质量第一的意识必须贯穿始终。原省志编委会主任邵文杰说过,在修志中抓初稿时,要抢抓资料,尽早拿出志稿;志稿完成后,要认真评审,反复修改,慎重出书。我们今天编修续志同样应做到:大胆写稿,反复修改,慎重出书。大胆写稿,是说写稿时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抢资料、抓进度;反复修改、慎重出书,就是要特别注意把好最后出书的审核校对质量关。省志办要求各市、县(市、区)志:总体规划要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年度计划要达到规定的百分比要求,这里既有进度指标,更有质量要求。当前已经完成的志稿,特别是已经评审过、正在修改、准备出版的志书,一定要以质量为主,做到时间服从质量,决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出现不合格的志书。即使因为保质量、没有按期完成出书要求、而拖了全省修志工作的后腿,也不能出版不合格的志书。总之,既要狠抓进度,又要狠抓质量,进度和质量辨证统一、最终落脚点只能是质量,正如中指组秘书长田嘉这次到河南在强调志书质量时所说:“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希望全省各级修志人员时刻牢记这一点,所有的史志产品都要以质量为最终衡量标准。一定要做到:不出则已,出了就不留遗憾,最起码是合格产品,力争出精品佳志。

  二、质量的内涵

  志书质量包括方方面面,中指组正在组织方志界对志书的质量体系和评判标准进行研究,我考虑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治质量。包括观点问题、保密问题、敏感问题、导向问题、宣传色彩问题等。有的虽然不涉及保密规定,但是可能会危及到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危及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要慎重对待,不该写的就不要写。这就是说,不能简单地秉笔直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内容质量。主要指对时代和地情的具体把握,包括对时代特点、地方特点、行业特点、专业特点的把握是不是准确,该突出的部分是否突出等。如涉及时代特点的“三大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五大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要符合整个志书断限内的特点。

  3、资料质量。资料要准确、全面、具有存史价值。“准”是第一位的,如果资料错了,就会失去志书存史资治的意义。资料要全,但又不能搞资料拼盘,事无巨细地都写进去,要讲究存史价值,经得起历史检验。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全县的高度、全志的高度去搜集和筛选资料,主要阶段的主要资料要齐备,做到“纵不断主线,横不缺要项”。

  4、体例质量。包括体裁、体式、篇目结构、行文方式等。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只有适应内容需要、有利于社会用志、合乎志书基本原则的体例,才能有生命力。

  5、文字质量。包括文体文风、逻辑关系、用词造句、标点符号等方面。要精雕细琢,验收规范,真正做到“多一字则繁,少一字则残”,可信、可读、可用,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6、数据及照片、图表质量。数据要准确无误(而且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准确,不仅仅是在一个平面上准确),图表的筛选与设计要合理,计量单位要规范,图照的筛选和处理要能够反映时代和地情特点、具有存史价值。

  7、排版、校对质量。版式的设计要符合志书要求,差错率至少要控制在国家出版部门规定的万分之一范围之内。志书是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权威地情书,关键地方一个字都不能错。因此,我们的志书不能仅仅满足于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规定,要力争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错,差错率为零。

  8、印刷装帧。包括纸张选择、印刷油墨、装帧设计等。每本志书出版前要精心检查,大错误绝对不能有,小错误也要尽最大可能消灭掉。

  三、对当前我省志稿质量的总体分析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河南省的志稿质量总体上还是好的,但还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大家特别注意。在政治导向方面,前几年我们以一部市志稿为典型在全省史志系统开展了集中教育活动,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新的问题。但对保密和敏感问题的处理,不少志稿中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在内容质量方面,有些是时代特点把握不当、或突出不够;地方特点要么突出不够,要么过分突出、以致打乱了整部志书的框架结构。资料方面,主要是存在断线缺项情况和数据不准情况,有的资料缺乏存史价值。体例方面,主要是篇目结构、行文方式问题多一些。板块顺序,我省一般是按照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设置,但是下一级标题就乱了,有些严重超出了正常逻辑范围,这种情况比较多。文字质量基本可以,用词造句也比较注意,主要是精练不够、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使用多有不当。校对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有一本县志原本是一部很好的志书,但是在出书时没有把好校对关、差错率严重超标,成了不合格志书。好在该县的同志能正确对待失误,认真反思,采取措施,决定推倒重印。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全省同行一定要认真吸取,引以为戒,特别注意排校问题。

  总体看,我省的续志质量问题,在编写阶段主要是框架结构、内容资料方面的问题;在修改出书阶段主要是审修不严、校对不细、硬伤过多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精品意识不强,只满足于志书能审核过关、能合格,缺乏精品意识和精品目标。二是注意了大问题,忽略了小问题,对志书的框架体例、内容资料和反映特点优势比较重视;对数据、标点、人名地名、计量单位、错别字等所谓的小问题不重视。三是急于出书,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志办领导急于出书,另一种是地方领导要求尽快出书。不管什么原因,仓卒出书、草率出书都是志书质量之大忌。

  四、严评细审,确保质量

  目前,我省70%以上的县(市、区)已经把志书初稿整理出来了,50%以上的县(市、区)已经开了评审会,在这个时候要特别强调质量,真正做到反复修改,慎重出书,力争出精品。为此,我再次重申今年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上提出的两点:

  1、加强和完善评审验收制度。《条例》颁布后,我们报请省政府同意,重新印发了《河南省关于第二轮市县志书审查验收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志书审查验收的主体、程序和要求,在《志书审验意见书》中进一步加重了省辖市一级的审查责任,并特别增加了保密、军事等部门签字盖章的栏目。针对志书印刷中容易出现的校对差错问题,我们将关口前移,在志稿送审时就要求省辖市一级要对报送的县志送审稿抽取10万字,检查差错率,并且要向省志办提交审验结果。因此,评审过志稿的单位,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要把隐藏的错误找出来,把需要修改的问题一一处理好。

  2、严格执行退稿和驳回重修制度。各级史志机构要严格执行三级评审和验收制度,对不符合评稿条件的,决不轻易评议;不符合送审要求的,坚决退回;印刷出版时,要请专业文字校对及出版方面的专家参与;验收时,要根据各环节形成意见逐项核对,发现问题采取责任倒查的方法予以追究;出书后,经验收存在重大错误或者差错率严重超标的,责令销毁重修。2006年仅省志退回承编单位补充修改的送审稿就有10多部,有三部县志在送审阶段就被退回3次。

  这次研究班我们邀请了中州古籍出版社的资深编辑王小方同志重点给大讲解志书编辑排版中的规律性错误及注意事项,还请了几位已经出版志书的单位给大家介绍志书审核校对方面的认识和体会,同时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提出问题、共同研讨志书质量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全省的修志同行,不要在志书大的方面出问题,也不要因为校对问题、一些细微末节问题,把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大家齐心协力,把志书真正修成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良志佳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