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工作动态 > 省级动态

全国第二轮市县志编纂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

来源: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时间:2006-12-27分享:

  2006年9月11~13日,全国第二轮市县志编纂经验交流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承办,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试点单位,以及河南省各市县地方志机构的250多人参加会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田嘉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南省政府秘书长卢大伟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会议主题是交流第二轮市县志编纂的情况和经验,评读三部已出版的第二轮县志,即《浦江县志》(1986-2000)、《高青县志》(1978-2004)、《陕县志》(1978-2000)。会议共收到27个省级的地方志机构关于第二轮市县志编纂情况的汇报材料,河南、四川、安徽、山东、上海、福建、河北、吉林等地方(史)志办公室作了大会交流。

  一、会议的成果和意义

  这次会议是在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展开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对全国第二轮市县志的编纂情况进行了摸底,总结了成功经验,归纳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代表们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召开得非常及时,形式新颖,研讨深入,为顺利开展第二轮修志工作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指导,是一次务实而成功的会议。

  对于会议的成果和召开的重要意义,田嘉在总结中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目前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划2862个、地市级行政区划333个,市县志占了三级志书的很大比重,只有抓好市县志的编纂工作,才能从总体上抓好全国地方志工作,市县志的质量关系到全国地方志工作质量的大局。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就是交流了全国第二轮市县志编纂的基本情况,总结了三部县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共性问题,这对提高第二轮修志工作水平,增强质量意识,将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他强调,地方志工作的主体、中心是修志。出版合格志书和高质量志书,是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也是地方志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所以必须重视志书质量,加强质量意识。他说,地方志书是严谨、朴实、科学的资料性文献,它是否具有权威性,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关键在于质量,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他指出,地方志书是地方志工作者的工作对象,志书内容的全面、丰富性的要求,决定了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复杂性。编纂一部合格的志书,出版一部良志、佳志,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要把握好编纂工作难度很大,一个数据前后不符,几个标点符号出现错误,都会影响志书的质量,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志书的编纂质量。

  他指出,抓志书编纂质量一定要抓到实处,也完全能够抓到实处。抓编纂质量,树立质量意识,需要广大地方志工作者从自身做起,高标准,严要求,认真研究地方志书的特点,提高业务水平。只有掌握了志书编纂的内在规律,按规律办事,才有可能编纂出良志、佳志。为此,各级地方志机构要积极开展志书编纂理论研究,当前要特别重视志书编纂应用理论的研究。他认为,志书的编纂理论并不空洞,是与志书的编纂实践紧密结合的,体现在地方志工作的大小环节之中。

  他强调,要抓好编纂质量,必须抓好编纂管理工作,稳步前进,扎实推动第二轮修志工作。在编纂进度和编纂质量的关系问题上,进度必须为质量服务,进度必须服从质量的要求。质量意识树立起来后,要贯彻落实到志书编纂的具体环节之中,从收集资料开始,设计篇目、分纂总纂、评稿审稿、出版发行,每一个环节都要严肃对待,牢牢把握,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成书前的工作之中。

  他要求,这次会议所总结的成功经验,所介绍的有效方法,应该在全国各地推广;要充分吸收、借鉴被评读志书的成功经验,其不足之处,也要引起各地、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保证今后编纂出更优秀的志书。

  二、第二轮市县志编纂工作的主要经验

  根据汇报材料,截至2005年,23个省(市、区)共出版第二轮市县志书131部,其中,市志12部,县志119部。会议认为,与第一轮比较,第二轮市县志工作无论是在组织管理,还是在编纂业务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开局形势总体良好。

  会议对第二轮市县志编纂工作的一些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第一,搞规划,抓试点,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汇报材料,27个省(市、区)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第二轮市县志编纂规划,对编纂任务指标、完成步骤、时间断限、内容要求、资料收集、体裁体例、篇幅规模、审查验收、出版印刷等各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一些省在全面完成首轮修志工作之后,并不仓促上马,急于求成,而是狠抓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典型示范的形式,推动第二轮修志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开展。如四川省确定21个县(市、区)及两个省级部门为续修试点,对试点单位的每个工作环节都进行归纳、总结,为全省示范,并以此为基础,以点带面,有效地推动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

  第二,抓培训,努力提高队伍素质。人才队伍是保证修志工作高质量进行的重要条件。各地都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除了注意发挥专职修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参加过首轮修志、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的作用之外,各地还注意吸纳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其他有一定理论、文字水平的社会人员参与修志工作,注意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选择有事业心、有较高专业水平、愿意从事修志工作的不同学科的人才,逐步改善修志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各地都比较注意加强对主编、主笔及其他修志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了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方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既注重对方志编纂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也注重对其他学科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

  第三,搞好篇目设计,确保编纂工作有章可循。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各地都重视篇目设计工作。各地的篇目设计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基本做到了科学分类,归属得当;做到了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如黑龙江省为突出时代特色,有的市县单设改革篇,有的设改革章,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发展、新特点、新成就;为突出老工业基地的城市特点,有的合理安排志书结构,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当地工业建设的历史过程;有的彰显油城、生态市,有的反映园林城、装备工业基地;有的大书绿色食品之都、生态旅游之乡等。

  第四,积极开展编纂业务的研讨,从理论上厘清第二轮修志的一些重要问题。各省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方志编纂理论研讨活动,如河北省围绕第二轮志书的定位、基本要求、需要达到的目标、改进提高的针对性、如何加强深度记述、“述”和“作”的关系、“三农”问题的调查与记述、记述方法的改进等8个典型问题,展开讨论、研究,明确了第二轮志书的质量标准、篇幅容量,以及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上海市自2000年起(除2004年外),每年举行一次全市19个区县志办人员参加的第二轮区县志编纂研讨会。研讨会围绕不同的重点,讨论了经济体制改革集中还是分散记述,二轮市县志上下限的确定,如何在首轮志书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增、减、并、留”,如何收集社会商业资料等问题,为编纂第二轮市县志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Page]

  第五,解放思想,打破局限,在继承首轮修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如福建省强调在篇目设计上对结构升级等方法加以改进、吸收,在志书录排、摄影图片应用、彩色印刷、精装出版、电子光盘制作等方面鼓励运用先进科技,以达到更加深入、准确地反映时代和地方特色目的。

  第六,掌控节奏,抓好监督,严格评审。不少地方认为,为了确保第二轮市县志编纂的质量,必须适当控制编纂进度,把握工作节奏,既要紧抓,又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坚持三级审查验收制度,验收工作不能走过场,一定要落到实处,以确保志书的质量。如河南省从1993年开始,用了5年的时间进行第二轮修志的准备。该省第二轮修志全面启动之后,以“全省史志工作质量年”活动为载体,以志稿评审为突破口,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归纳、总结第二轮市县志编纂中的经验,向全省推广。黑龙江省从规划到审查验收各个环节把握节奏、控制质量,尤其强调各级责任,先后出台了《二级主编责任制》、《大事记辑录标准》、《市志主编责任制》、《一评三审制度》、《保证志书质量规定》、《三级联审制度》、《资料长编审定制度》、《志稿评议标准》、《关于加强第二轮志书编纂质量的若干规定》、《志稿编写质量标准》等文件,从严把关,稳步展开编纂工作。山东省除制定审查验收制度、办法外,还自2003年起,每年推出一部新出版的、质量较高的志书供全省评议借鉴,使后出志书可以继承优长、避免缺憾。这个办法效果显著,促进了后出志书质量不断提高。

  会议还总结了第二轮市县志编纂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

  第一,长官意志对修志工作的影响很大。编纂管理工作仍然存在随意性大、规范性差的问题。不少地方,尤其是县级部门还存在机构撤销、经费不足等根本性问题。人员队伍变动大,修志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第二,第二轮市县志编纂工作存在赶进度和质量不平衡的现象。有的地方第二轮志书已经出版了,有的还没有真正启动。志书质量参差不齐,质量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地方缺乏耐心,急于求成,片面追求进度,以至编修工作出现过于草率的毛病,直接影响到志书的质量。

  第三,资料收集难度大。第二轮志书记述时限虽短,但记述的内容却非常广泛、丰富。由于机构变化,部门撤并,增加了资料收集的难度。

  第四,对市县志编纂业务的研讨重视不够,编纂水平亟待提高。第二轮修志,编纂理论与实践还未达到很好的结合,应用性理论的研究显得不足,一些涉及操作实践的基本理论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仍然存在分歧,影响了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记述社会敏感问题难度大,很多正在发生、发展的社会问题,当事人尚在,客观记述难以把握。

  第五,创新精神仍有待加强。第二轮修志提倡创新,要求创新,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思路不开阔,对如何创新不明确,对新技术、新工艺利用不足,信息化建设不足、水平不高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第六,一些地方审查验收各个环节未能完全落到实处,存在走过场、走形式的现象,对出版印刷环节的质量监督不够,影响了志书的质量。

  三、三部志书反映的编纂中的共性问题

  在充分肯定《浦江县志》(1986-2000)、《高青县志》(1978-2004)、《陕县志》(1978-2000)三部县志成绩的基础上,会议围绕三部县志展开讨论,对第二轮市县志编纂中一些共性问题也形成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第一,关于记述内容的问题。

  会议认为,第二轮市县志书应该以改革开放为主要记述内容,浓墨重彩地记述改革开放,全面、充分地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应该重视非物质文化内容的记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不削弱经济部类记述的前提下,加强人文部类的记述,加大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等内容的记载,注意记述“人”,反映“人”;对于能够反映地方和时代特色的新事物,包括新词汇等,也应收录。应该具有鲜明的存史意识,资料翔实、选材精当,充分显示志书的资料性文献的特点,强化志书的学术功能。应该不回避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挫折,但必须公正客观地记述。

  有代表指出,第二轮市县志书虽然加强了对“人”的记载,但对人民生活的反映仍然存在不足,对“民生”问题,如医疗、住房等根本问题的记述不足、不深。也有代表认为,志书应该记具体的“物”,对非物质性内容的记述要慎重,必须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对所记内容的准确性有确切的把握,方可入志。

  第二,关于篇目设计的问题。

  会议认为,第二轮市县志书的篇目设计应该科学、合理,应该遵循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几大部类的划分来安排,遵循志书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各级篇目的归属要科学合理,全书完整系统。篇目设计应该体现创新精神,对一些能够反映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的内容予以突出,强调重点,表现出志书的个性。篇目设计应该注意层级归属不当、分类标准不一致、横向缺项、次序安排失当、篇目层级过多、同级篇目之间分量比例不均衡,以及题目不能准确概括内容等问题。

  第三,关于记述体裁的问题。

  会议认为,第二轮市县志应该继承传统,写好凡例,加强记述的规范性。记述体裁的运用必须合理,要在继承首轮志书体例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不同体裁的长处,注重总体情况的概括与综合,认真写好志内总序、分序,使志书各章节之间、章节内部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避免记述内容孤立化,记述形式“年鉴化”。要合理运用特载、专记、附录、补遗、正误等志体形式,充分发挥续修志书的创新、补充,以及纠错的功能。

  第四,关于前后志衔接的问题。

  会议认为,前后志的衔接是第二轮修志应该重视的问题,志书编纂者要通过正文、概述及“附录”等各个环节,妥善处理好前后志的衔接问题。要根据前志的下限,或者根据改革开放的起始时间确定续修的上下限。在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及顺延前志下限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保证改革开放记述的完整性,适当安排,避免“一刀切”。[Page]

  第五,关于加强记述深度的问题。

  会议认为,第二轮市县志书在记述深度上要避免记述平面化、官样化、公式化的毛病,要打破部门的界限,开展专题调查,或者进行抽样统计、专载特写,搜集反映一定深度的资料;要记述社会,记述人民生活,而不是仅仅记载表面的工作情况;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反映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层次及其内在原因,深入反映事物的丰富性及内在本质,从而全面、真实、准确、生动地反映特定历史时代的全貌,体现志书的存史价值。

  第六,关于图照和文风的问题。

  会议认为,第二轮志书要加大图表的配置,图文并茂,使志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更加具有说服力和观赏性、可读性。入志彩图、照片要具有代表性和反映力;要有准确的文字说明并注明摄制日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与正文的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杂乱无章。志书语言要规范准确,简洁明晰,朴实流畅,要避免官话、空话、套话,杜绝文牍化现象。志书装帧设计要典雅大方,版式编排要合理。

  与会人员认为评读志书收益很大,希望以后经常举行类似活动,并希望下次能对市志进行评读。一些代表还建议,今后最好以志稿为评读对象,以切实有效地推动第二轮市县志编纂水平的提高。

责任编辑: